民族之光网论坛专题报道论文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用户名:   *您没有注册?
密码:   *忘记论坛密码?    标题采用“回复:XXX....”
主题标题:  *不得超过 200 个汉字
当前心情
上一页 发帖表情 下一页
内容
高级设置: 签名: 回帖通知: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3-10-17 7:52:38)
--  作者:wdy
--  

(二)、挖掘资源拓展内涵,红花竞放分外香

拓展红色文化内涵。一方面,努力在挖掘运用中做文章。一是在红色旅游解说词中充实革命先辈英雄事迹、廉政故事等内容,让前来参观的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接收廉政熏陶。二是利用网络优势,在网站开设政务公开、本地廉情、廉政广角、廉政快线、廉政史话等专栏,充分收集宣传红色文化以及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廉政思想。另一方面,加大对红色资源的挖掘宣传力度。一是完成红色影视《密战太阳山》、《断肠草》的拍摄,成为廉政外宣精品。二是在加强对革命遗址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红色景观景点“软件”建设的内容,用好影视基地,让游客在旅游观光的同时,身临其境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大大增强了廉政教育的感染力和教育效果。    

(三)、突出红色文化主题,播撒革命之种子

每年清明节组织少先队员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举行入队宣誓,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听取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背后的故事;开展栽植一棵树木、献上一束鲜花、朗读一篇祭文、召开一次追思会、清扫一遍墓碑、开展一次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先后组织万名党员干部、中小学生,到烈士纪念碑前为先烈敬献花圈,重温入党、入团、入队誓词,引导干群树立缅怀先烈、文明祭奠新风尚。 

红色文化的生命在于群众的参与,建阳注重把红色文化与廉政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步入社会各个领域,渗透到生活各个方面。每年组织党员干部到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祭奠英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读有廉政书籍、看有廉政影视、听有廉政故事、记有廉政格言警句、学有典型事迹,红色廉政文化的吸引性、参与性、感染性、教育性不断增强。 如今的书坊,廉洁理念如清风拂面,革命优良传统如薪火代代相传。

  三、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转化的对策思考。

  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素材,重视和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向教育资源转化,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为当前深入开展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动时代发展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撑,努力营造和发展风清气正的执政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激荡新旋律,树立“一盘棋”。

  红色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覆盖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在红色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红色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长远规划和近期工作安排,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要充分发挥大宣教格局的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红色文化与廉政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要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使广大群众成为构建红色廉政文化体系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2、激荡“红之源”,引擎新动力。

  红色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加强红色廉政文化建设,就要突出文化的时代性和创新性,要从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规律和特点着手,着力增强红色为主体,廉政为载体文化建设的时代气息和生命力。切实推进红色廉政文化品牌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努力创作一批有影响的红色文化专著、理论文章、文艺作品等精品力作,打响红色廉政文化品牌。充分挖掘丰富的红色物质遗产;依托烈士纪念馆、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等廉政文化展示平台,充分展示革命老区、苏区广大党员干部信念坚定、艰苦奋斗、执政为民、廉洁奉公的精神风貌,形成反腐倡廉传统教育的新特色。要不断完善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硬件设施,多方收集、挖掘史料,扩充廉政教育基地内容。逐步创建红色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以示范求普及,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廉政建设的层次和水平。要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的廉政文化内涵,不断激励干部群众,增强宗旨观念作为红色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切实增强红色廉政文化的针对性,营造健康向上,廉荣腐耻的道德观念和文化氛围。把弘扬社会风气、吸引群众积极参与作为红色廉政文化建设的特质,切实增强红色廉政文化的广泛性。

  3、铸就“红思想”, 血脉代相传。

  文化的力量根本上是精神力量。蕴含于红色文化之中的革命传统精神是文化的重要特征。革命老区、苏区保留下来的遗址和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是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后来者追求理想和信念的动力源泉,是发展红色廉政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要通过挖掘、整理资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品牌效应的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库,提高红色廉政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影响力。要推进红色廉政文化建设活动融入社会各个领域,渗透到生活各个方面,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走到群众中去,通过挖掘红色资源,编写红色廉政文化书籍,宣讲红色廉政故事,诵读红色廉政格言、警句,拍摄红色廉政文化影视片;编演红色文化戏剧,唱响红色歌谣等。开展红色廉政文化“六进”、“六上”活动,即: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进农村;上街道、上舞台、上读本、上课堂、上银屏、上网络,从而使红色廉政文化从“会场”走向“广场”、从“文件”走向“文化”,从“报告讲座”走向“广阔天地”。 要力促红色廉政文化内涵提升。不断从体制上进行创新,大力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切实保障党员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发挥红色廉政文化资源的教育作用过程中,既要深入挖掘其优秀传统内涵,不断赋予其新的内容,让红色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EndFragment-->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3-10-17 7:52:23)
--  作者:wdy
--  

三、闽北红色文化历史资源的转化与实践。

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所形成的独特红色精神及载体,包含了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内容。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时代发展建设的精神动力。她以优良的革命传统为主题、以崇尚廉洁为价值取向、以文化艺术为表现形式,是我们党光辉革命历史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高尚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在波澜壮阔的闽北革命斗争历史上,闽北建阳革命根据地是福建革命的一个战略支点。在闽北建阳境内,现存革命遗迹众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境内现拥有省委运筹帷幄指挥全省人民革命斗争史迹、闽北根据地史迹、“登高山”、“太阳山”革命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纪念园等革命圣迹多处。并为闽北红色之旅精品线路和闽北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阳廉政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每年均接待参观活动人次达万人次。    

建阳苏区纪念馆作为我党带领人民群众进行革命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积淀形成的红色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是一幅幅动人的红色正气正义之图,具有弥足珍贵的教育价值。

建阳红色革命史料资料,看似平常却永远闪烁着历史的光芒。这些当年发生在建阳革命根据地大量文化遗产,是红色史料当中的一小部分,她既是老一辈革命者廉洁奉公的典范,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更为开展廉政教育的鲜活教材,充分发挥红色廉政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营造和发展风清气正的执政环境,对促进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建阳这块红色的土地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历史、加强党性锻炼的场所;是广大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课堂;是广大人民群众缅怀先烈、感受历史、陶冶情操的圣地。
   建阳市在挖掘具有时代意义的红色文化资源时,积极从红色文化资源中提炼廉政文化内涵,在反腐倡廉的实践中丰富廉政文化,使红色廉政文化效应转化为执政为民的理念。
   (一)、给力红色文化建设,城乡和煦一路春。
  2010年6月,建阳动工建设中央苏区纪念园, 该园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潭山公园南侧,占地面积6549平方米,投资1000万元,由南入园口景观工程和建阳革命历史纪念馆两大部分组成。革命历史纪念馆占地7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陈列多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和上百幅图片,全面展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阳人民经历的大革命浪潮、土地革命硝烟、抗日战争烽火、解放战争炮声的光辉革命历程。 
    纪念园中,太阳山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形成红色文化区,与书林楼、朱子阁、宋慈亭等共同形成闽北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人文景观。

2011年建阳投资600万元全面开工建设,书坊太阳山革命历史纪念园,完成烈士陵园搬迁建设工程,该园每年大批量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团队。

这两大廉政教育基地是建阳市以“红”为底蕴、以“廉”为特质给力红色廉政文化建设的一张“名片”。 
     近年来,建阳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太阳山红色品牌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路子,在注重载体创新,广泛开展了红色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上街道、上舞台、上读本、上课堂、上银屏、上网络的“五进”、“六上”工程,让廉风吹遍这块红色土地。群众普遍认为传承红色文化,发扬革命传统,增强红廉文化的影响力,全社会反腐倡廉意识在逐渐增强,这是实现跨越发展的“精神高地”。 
     把红色文化建设与新村建设相融合。充分依托公园、亭台楼阁、路牌、雕塑等公共设施,在景观建设中融入红色文化和廉政元素,各单位建立红色廉政文化室、红色庭院,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 
      把红色文化建设与人文文化相融合。以农民文化为载体,将红色文化内涵寓于歌舞、小品、小说、戏曲等艺术创作之中,突出红色廉政特质,组织了《廉政之歌》大型演出活动,唱响红色歌谣,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把红色文化与继承革命传统相融合。利用建阳、太阳山革命历史纪念园命作为市、乡红色、廉政教育基地的优势,大力宣传弘扬太阳山先烈奉献精神,继承优良传统,实现太阳山革命精神时代化,开展了多场红色廉政专题报告会和红色廉政书法、绘画和摄影比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把红色文化建设与拓展特色相融合。注重创新载体,广泛开展了红色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上街道、上舞台、上读本、上课堂、上银屏、上网络的“五进”、“六上”工程,让廉风吹遍这块红色土地。挖掘整合革命先烈廉洁奉公和立党为公的感人事迹,形成《红色报告》,旅游解说词,在全乡掀起一股“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做廉洁从政传人,推进老区跨越发展”的热潮,发起组织“祭扫烈士墓”活动,树立“先贤开胜景,我辈竞风流”的文化认同,大力营造了“敬仰先烈、崇尚廉洁”的社会氛围。。 
      把红色文化建设与弘扬为民理念相融合。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推动红色文化的熏陶,把太阳山老区精神转化为追求理想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改革创新的发展动力。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3-10-17 7:51:46)
--  作者:wdy
--  

二、闽北苏区红色历史与影响。

中央苏区,亦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福建、江西、广东一带创建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13块革命根据地中面积最大、最重要的一块。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中,中央苏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斗,前赴后继,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闽北是福建省重点革命老区,据史料记载,闽北地区自1926年就成立了党组织,1929年建立了红色武装,1930年成立苏维埃政府,实行土地改革。1933年4月,闽北苏区划归新成立的中央苏区闽赣省管辖,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闽赣省前后下辖25个县,其中崇安、建阳、崇(安)浦(城)、广(丰)浦(城)、邵武、光泽、东方、建松政等8个县全部或大部在今南平市境内。

闽北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2年10月,红一方面军第22军3000多人在军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率领下,将邵武守敌周志群旅击溃,占领了邵武县城,并与黄立贵率领的闽北红军会师。1933年1月,中央红军与赣东北红十军在贵溪上清宫会师。至此,闽北苏区、赣东北苏区和中央苏区连成一片。为了争取这一区域成为巩固的革命根据地,苏区中央局决定在闽赣边成立闽赣省。4月,中共闽赣省委成立。4月26日,中央人民委员会召开第四十次常会,会议认为“闽赣苏区地方广大,在政治军事上均占重要地位”,决定“将建黎泰、金资光邵、闽北苏区,以至信抚两河间一带地区划为闽赣省”。5月,闽赣省革命委员会(12月改称闽赣省苏维埃政府)在江西黎川湖坊成立,闽北苏区正式成为中央苏区的一部分。划入中央苏区后,闽北苏区在闽赣省直接领导下,积极扩红、筹粮筹款,筹集物资和经费,源源不断输送中央苏区;积极开展反“围剿”斗争,牵制敌军对中央苏区的进攻,为中央苏区的巩固和拓展,为中央主力红军实现战略转移,做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南平市、县(市、区)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党史工作,通过闽北丰富的党史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特别是2007年4月以来,我市全面启动了申报中央苏区县工作,在中央、省委党史研究室、省老区办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广泛深入地进行闽北地方党史的征集研究,对闽北苏区历史进行了深入翔实的考据论证,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挖掘整理、保护和修缮革命遗址。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央党史研究室认定南平市全境均为原中央苏区范围,这是对闽北革命历史贡献的充分肯定,是闽北人民的光荣和骄傲,对我们发扬革命传统、弘扬苏区精神、争取更大光荣,加快创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有着重要意义。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3-10-17 7:50:56)
--  作者:wdy
--  红土地文化精神传承与时代创新分论坛论文之十四

红土激荡新旋律  革命血脉代相传

—闽北红色文化传承利用的调查与思考

 

建阳市:李元春 刘朝旭 

 

闽北是著名革命老区和中央苏区。红色元素,彰显革命本色,在危难之急,闽北中流砥柱;抗战时期,战火烽烟,红旗如画,福建省委曾转移驻扎,建阳境内书坊“太阳山”,树立了“红旗不倒”的光辉业绩,给闽北红色增添和铸立了红色风骨。

红色革命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时代发展前行的强大引擎动力。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挖掘文化资源,推进地方红色文化建设,发挥红色文化在发展建设中的引导、教育、激励功能的特殊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本文就闽北红色苏区文化历史资源及影响,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传承、利用、开发红色文化建设提出调研性的探讨与思考。

一、闽北革命历史资源及其影响。

80年前,中央苏区闽赣省成立;75年前,闽北红军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红色革命历史,在闽北这块红土地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1、闽北是福建最早建党的地区之一。1926年夏,在上海入党的闽北籍青年葛越溪和潘作民,受中共上海区委领导人罗亦农、赵世炎等人的派遣,回到福建开展革命工作,并和中共福州地委取得联系,由福州地委派回闽北开辟工作。7月,在建瓯大甲巷7号吉阳货栈,成立了中共建瓯支部,书记葛越溪,宣传委员杨峻德,组织委员潘作民。建瓯支部是闽北地区第一个中共组织,在福建也属于建党比较早的,福建省最早的中共地方组织成立于1926年,全省于1926年7月前建立地方党组织的仅有福州、厦门、莆田和建瓯四地。

2、闽北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福建五大农民暴动地之一。1928年9月和1929年1月,中共崇安县委领导发动了两次以上梅为中心的崇(安)浦(城)农民暴动,打响了闽北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一暴动,区域广,影响大,建立了工农武装,成立了具有革命政权雏形的民众局,为闽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基础。上梅暴动与龙岩后田暴动、平和暴动、上杭蛟洋暴动、永定暴动一起,被称为福建五大农民暴动,拉开了福建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3、闽北是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上梅暴动后,崇安县委又组织发动了以东坑为中心的铅山农民暴动,以路下桥为中心的建松政农民暴动。暴动武装民众队在武装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1929年10月,崇安县委将其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5团”,团长陈耿,副团长左诗赞、丁细弟。闽北第一支正规工农红军就此诞生。之后,红55团利用福建军阀混战之机,四处出击,打土豪分田地,解放了崇安的大部分乡村,并控制了建阳北部、浦城西部,以及江西铅山、上饶的部分乡镇,成立了区乡苏维埃政府。1930年5月,闽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崇安县苏维埃政府在上梅成立,标志着闽北革命根据地的初步形成。因其范围拓展至江西铅山、上饶、广丰一带,与方志敏等创建的赣东北根据地日益靠拢,联系越趋紧密,为巩固发展红色区域,党中央决定将闽北与赣东北根据地合并。1931年4月和1932年9月,方志敏两次亲自率领红十军入闽,攻克崇安赤石、星村,解放浦城县城等,巩固和拓展了闽北苏区。同时,在赣东北领导下,闽北苏区加强党的建设、苏维埃政权建设、经济文化建设,开展土地革命,坚持武装斗争,从1932年开始,进入发展全盛时期,成为毛泽东称颂的“方志敏式的根据地”之一。

4、闽北是中共闽赣省委、福建省委和闽浙赣省委(区党委)等3个省级党组织的诞生地及长期战斗地。闽赣省委于1936年6月在崇安县岚谷乡岚谷村的黄龙岩成立,下辖闽北、闽中、抚东和闽东北4个分区委,省委书记黄道。由于游击战争的需要,省委机关驻地先后设在崇安的岚谷、长涧源、浆溪,建阳的竹鸡垄及光泽的猪母岗等地。全面抗战开始后,闽赣省委认真执行党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江西省国民党地方当局举行谈判,达成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协定,促成了闽赣地区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为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奠定了基础。1938年1月,闽赣省委接到中共中央长江局东南分局指示,将闽浙赣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撤销闽赣省委,成立闽浙赣特委,直到6月被撤销,成立中共福建省委。

1938年5月,东南分局决定改变按原有游击区建立党组织的形式,将各边区党组织分别按行政区划归各省,福建闽西南党组织改归长江局直辖,闽北和闽东的党组织合并组建中共福建省委。6月初,福建省委在崇安县坑口乡村头村成立,省委书记曾镜冰。福建省委在闽北战斗的时间比较长。

5、闽北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建立的15块游击根据地之一。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调集10万大军,围攻闽北革命根据地,苏区大片土地失守。1935年1月,闽北苏区党政机关撤出苏区首府崇安大安,转入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其间,成功恢复和开辟了以建(瓯)松(溪)政(和)、邵(武)顺(昌)建(阳)、资(溪)光(泽)贵(溪)三块游击区为中心的闽北游击根据地,完成了“保持革命阵地,保持革命武装,保持革命组织的光荣任务”,成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建立的15块游击根据地之一。

6、闽北是新四军的重要来源地之一。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8月,国共和谈,达成合作抗日协定。10月,蒋介石电令:鄂豫皖边、湘鄂赣边、赣粤边、浙闽边和闽西等红军游击队,统交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叶挺编遣调用。这样,散布于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的红军游击队(除广东琼崖地区游击队外),随即集中整编为新四军。新四军下辖四个支队,全军共1.03万人。其中,闽北红军游击队1500余人被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另有来自政(和)屏(南)游击队、寿(宁)政(和)庆(元)独立营的190多人被编入以叶飞为团长的三支队六团。

7、闽北是解放福建的前进基地。1949年5月8日至6月16日,在地方党组织和游击武装配合下,人民解放军率先解放了闽北崇安、建阳、建瓯、南平、浦城、水吉、松溪、光泽、邵武、政和等县城。闽北全境解放,成为解放大军纵深推进解放全福建的前进基地。在解放军的支援下,闽浙赣省委成立了建瓯军管会及南平、建阳两个地委、行署,开展对已解放地区的政权接管工作。同时,为支援15万解放大军、随军南下干部1万人等过境及解放全福建,省委成立了闽北支前委员会,号召党政军民“以最大的努力,最吃苦的精神来支援大军”,到7月中旬,共筹集大米710余万斤,柴草、马料1000多万斤,食油10多万斤,盐15万斤,基本保证了三野十兵团入闽作战需要;成立了民工指挥部,集中民工1000多人,组成运输队、担架队随军行动,为解放福州的部队运输粮食、炮弹、伤病员等;筹办福建公学,招收200多名知识青年进行培训,毕业后有的参加了解放福州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