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苏区海上红军独立营的悲壮历史
汤洪潮
叶飞同志说:”真正说闽东苏区与其它苏区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有海上游击队”。 他又说:”最早的海上红军和游击队可以说,就在我们这里”。1932年中共福安中心县委在领导各县开展武装斗争的同时,发出叶加速发展海上武装斗争力量曳的指示, 要求从建立船民交通站到建立海上游击队,在辽阔的闽东沿海展开对敌斗争的战场。1933年 10月, 福安赛岐交通站交通员林红弟获悉柯成贵在西洋岛已建立了一支海上武装。柯成贵生长在霞浦县西洋岛,在中学读书期间受新思想的影响, 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学生运动。 回乡后发现,横行乡里的恶霸强占海面和渔场,激于义愤,他杀了 1个渔霸,连夜避走他乡。渔霸们恨之入骨,他们以重金悬赏,要将柯成贵缉拿归案。 在乡亲们的掩护下,柯成贵一次又一次摆脱了危险,只身来到福州。 在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他购买了枪支,于 1931 年回到西洋岛,在岛上招集了 100多名乡亲,打出”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旗号。 几次与渔霸恶势力作斗争,均取得了胜利,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恐慌,下令消灭柯成贵武装。柯成贵的正义斗争受到岛上贫苦渔民的支持,武装队伍不断壮大,并伺机袭击渔霸与国民党驻军。 反动当局,不仅未能消灭柯成贵的武装,反而使柯成贵的名声大振。
陈亮是福安中心县委的工作人员,林红弟听说陈亮是柯成贵在福州读书时的同学,就向陈亮汇报了柯成贵的情况。 福安中心县委对柯成贵的情况已略有所知, 决定派陈亮随林红弟上岛了解情况,并宣传我党的革命宗旨,帮助柯成贵教育整顿队伍。1934年 3月上旬,福安中心县委秘书长曾志同陈亮、林红弟等五人乘渔船到达西洋岛南沃角。 经过几天的工作, 曾志根据福安中心县委的决定,主持召开柯部全体官兵大会,由曾志宣布:柯部改编为闽东工农红军海上独立营, 任命柯成贵为营长,林红弟为副营长。闽东工农红军海上独立营 300余人编为 4 个连,1个警卫排,拥有 100多支枪,2挺机枪,小汽艇1艘,木帆船 20多艘。 独立营建立党支部。柯成贵领导的闽东工农红军海上独立营,凭借闽东千里海疆的自然屏障,以西洋、浮鹰等列岛为据点,积极开展海上游击战争,深受群众拥护。 柯成贵还两次率领部队渡海消灭了三洲、石湖、大京的反动刀会和反动民团武装,有效地配合了工农红军的战斗行动。闽东工农红军海上独立营的建立,震惊了当时的福建省反动当局。 1934年冬,敌人调集重兵大举“围剿”闽东苏区。 敌八十七师、五十二师和海军陆战队万余人,对连江、罗源苏区发起猛烈进攻,许多革命同志惨遭杀害,党组织也遭到严重破坏。 中共连江县委机关和红军西南团,兵分两路向山区沿海突围。 团长杨采衡和县团委书记陈云飞率机关工作人员与西南团两个连撤至沿海。 在前临茫茫大海,后有敌人追兵,形势相当危急的关头,杨采衡果断地挑选了识水性、 善航行的同志乘木船至西洋岛,与柯成贵独立营取得联系。 西南团 200余人连夜乘船向西洋、浮鹰岛转移,途中遭到敌军追击,部队不得不化整为零,分散转移。 团长杨采衡和县团委书记陈云飞率 20多人突出重围上了西洋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