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之光网论坛专题报道论文 → 长津湖战役中的志愿军第二十军——对《浅议》一文的补充


  共有50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长津湖战役中的志愿军第二十军——对《浅议》一文的补充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admin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70 积分:282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3-12-30 16:34:32
长津湖战役中的志愿军第二十军——对《浅议》一文的补充  发帖心情 Post By:2024-1-30 15:01:57

 

长津湖战役中的志愿军第二十军

——对《浅议》一文的补充

王东炎

 

    某公众号发表《浅议毛主席在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结束之后给宋时轮、陶勇和二十军全体战斗员的电报》一文后,想再补充几点内容。

 

(一)

    《浅议》文章引用毛主席发给宋时轮、陶勇和二十军全体战斗员的电文,是有根据的。

    1)在20集团军军史馆和58师军史馆有毛主席电文手抄件的影印件图文展示2)《二十集团军军史》有电文的文字登载3)20军的老同志也有对这件事的回忆。《铁军骁将》(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出版)一书载文“廖政国军长谈长津湖战役”中说道:“长津湖战役结束之际,我们20军收到了一份电报。这是一份不同寻常的电报。当时在军指挥所里读这份电报的时候,张翼翔军长,廖政国副军长,谭佑民副政委都在。这份电报的最后一段是: ’......二十军这次入朝作战打得比较艰苦。战役结束之后可以到咸兴以五老里为中心进行修整,那里比较暖和。......毛泽东。’这份电报是毛主席发来的。毛主席如此关怀我们这个部队,在我们军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读这份电报时军指挥所里出奇的安静。电文读完之后,大家发出低声的议论。这时张翼翔军长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一仗的艰苦超过了长征的时候,廖副军长很有同感的点着头。这两位曾经参加过长征的老战士,此时此刻发出这样的感慨,绝不是什么夸张。他们是用亲身经历,做着对比而得出的感受。“该文章作者一是朱锦辉,时任志愿军第20军作战科科长。二是陈阜,时任志愿军第20军作战科参谋。

 

    上述毛主席电文手抄件,不是毛主席亲笔。所谓“手抄件”,辞书解释是用手工抄写出来的原本的版本“。20军军史馆的馆员介绍时也特意说明了这不是原件,是”手抄件“。《浅议》一文引用时,特意在影印件下注明了这是”手抄件“。不是毛主席电文原稿,不等于没有发过这份电文。该电文有人证,又有书证,还有馆藏手抄影印件为据(还有旁证,见附件),在文章中引用,完全是合理合法的。

 

(二)

    毛主席电文中提到的”二十军这次入朝作战打得比较艰苦“。对这句话中“比较艰苦”的内涵理解,有一份史料说的很清楚。

    1、《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01》史料中,有一份落款时间为1950年12月22日,署名张平凯(时任东北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荣获三枚一级勋章的开国少将)的文件,文件名为《东线后勤工作的检讨与意见》(下简称《检讨与意见》)的报告,报告中有明确的比较性的文字表达:

”部队经过分水岭以北地区,在严寒的冰天雪地里连续几天战斗,产生了部队饥饿与冻伤的严重情况,特别是20军及27军个别师和团。

饥饿情况如下:

1)20军没有带炒面,只有部分干粮。每人平均不过三顿食料。进入战地后,就在海拔2000多公尺以上的大山群。一无村庄,二无粮食,就是带了一点粮食,为了防空也不能烧熟。

2)某些部队就地找了一部分山药(土豆子)。晚上藏在洞内煮熟,拿到前线完全变成冰块,数量很少,也不能保证一饱。

3)成天喝不到开水,一方面是战场上不能烧开水,就是后面烧了一点开水,拿到前线也成了冰。指战员在火线上以冰雪止渴,人受冻完全吃冰冷东西。又无营养,三天之后都拉肚子,好人变成病人。

4)部队前进后,由于运输工具不足,道路不通,不仅对深入敌后包围截敌,部队得不到食料供应,就是靠我后方的部队,也没有粮食接济他们。结果部队大部挨饿5天,到最后部队由寒冷冻坏和挨饿影响战斗力。

 

    其次冻伤是严重的:

1)20军和27军个别师,他们是在长津湖分水岭以北地区,都是零下30度的严寒。成天爬在冰地战斗,踏在雪地,蹲在冰沟又不能烤火。许多人三天之后,脚已成一块大冰,完全失掉知觉。等到他们自己发觉时,鞋袜与皮肉已冻结的不能分开了。一周之后,皮肉腐烂成为不可治疗的严重冻伤。

2)在海拔2000公尺以上山头阵地的人(如分水岭,柳潭里,下碣隅里,一直到古土水山区),许多人到了第4天饥饿与寒冷夹击,全身僵木。身体弱老和服装单薄的人就在战地停止了呼吸。

3)经过一周时间,20军大部分单位结束战斗后, 发现了冻伤80%。约15%已经手脚冻得发黑了,内部开始腐烂。约20%手脚开始发紫,只能勉强行动,约3%正在发红肿(比较容易治疗)。能继续担负任务(小的冻伤)的人不过20%。

4)26和27两军大部分队伍,一方面是他们很快进入到分水岭以南,气候稍微好些。另一方面他们的大衣,棉皮鞋大部都穿上,并且带了炒面,冻伤情况就没有20军那样严重。“

1950年11月30日,东北军区后勤部财务部《第九兵团冬装分发情况》中,也有比较性的记录:”以过江的时间节点来看,在棉衣的问题上,20军缺口最大,棉衣的到位率不足七成;而26军和27军的按照一人一件棉衣或者两件棉背心算,尚能保证人人有份。“

在20军的战斗总结里有这样记述:"除棉胶鞋、布棉帽、棉大衣三项,其余各项均于十一月下旬(过鸭绿江后)向兵团领齐……" ,"除棉衣发齐外,棉帽、棉鞋及其它保暖物资都未得到补充。在冰天雪地中作战非常痛苦,唯一办法就是拆被子做袜子、手套、耳套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军有百分之六十的被子拆完了。”

 

2、用《检讨与意见》报告中提供的20军冻伤比例来计算冻伤减员人数:

20军入朝时总人数50569人(20军战史记载),减去在长津湖地区战亡、失踪、被俘、冻死的人数3636人(20军军史记载),战后20军活着的总人数还有46933人。以此总人数为基数计算:

 20军不同程度冻伤总人数占80%,总数约37546人(为九兵团各军最高值)。

总数中因重度冻伤15%,约7040人;中度冻伤20%约9387人,两者之和冻伤减员约16427人(为九兵团各军最高值),占九兵团冻伤减员总数28954人(中央党史出版社的《开国第一战》第295页)的56.7%。

以冻伤非战斗减员16427人+战斗减员7993人(20军战史记载),20军总减员数24420人(为各军减员数的最高值), 占九兵团总减员数48156人(中央党史出版社的《开国第一战》在第295页)的51%。

战后,20军严重冻伤送回国治疗达6262人(《20军战史》记载。为九兵团各军最高值)。九兵团因冻在战场直接死亡4000人(中央党史出版社的《开国第一战》第295页)20军占百分比不会少于50%。

 

3、《检讨与意见》是目前发现仅有的一份全面承担东线作战后勤保障责任的报告,是后勤保障工作最高级别的报告(东北军区后勤部全权负责朝鲜前线的后勤保障),肯定要报给毛主席阅示的。报告中清楚地反映进入朝鲜之前后,由于20军各部获得的个人防寒物资是最晚的,鞋、帽、手套等缺额是最多的,粮供也是最少的,加之多为南方人,抗寒缺乏经验,所以最终冻伤亡也是最多的。这些反应与毛主席电文中提到的内容是相吻合的。九兵团所有部队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都是很艰苦的,在后勤保障方面20军堪比其他部队更为艰难。

 

(三)

    从史料中分析,《浅议》一文提到只有20军参加了全程长津湖战役作战是有史实根据的。

    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兵力部署是毛主席亲自指导的,重点打击主攻美陆战一师。按照毛主席的意图,九兵团集中了27军79、80、81、94师(预备队,欠一个团)和20军59师(归27军指挥),计4个整师又2个团围歼美陆战一师5、7两个团;再加上20军58、60师2个整师攻击美陆战一师师部和后续部队。 因战前侦察失误(也有史料说美军临时改变部署),又因地形割裂,作战一开始就分散了兵力。兵团不得不抽出27军80、81两个师转攻美七师31团。在主攻美陆战一师方向上,一下锐减两个师,这使20军主攻美陆战一师投入兵力最多了,即58、59、60三个师又一个团;27军只有79师和94师(欠一个团),一个师又两个团。对此,20军必然对主攻王牌中的王牌美陆战一师,比原先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果不其然, 美陆战5、7两个团12月4日全部进入下碣隅里,58、60两个师面对美陆战一师全部主战力量,压力骤然剧增。12月5日,兵团通令嘉奖20军,激发20军干战要坚守阵地,发扬誓死如归革命战斗精神,阻击美军南逃。58、60师坚决执行了兵团命令。12月5日晚,58师与26军76、77师交接阵地后,兵团没有命令58、60师退出战斗,而是向南转移占领新的阵地,在古土里-至真兴里地段继续阻击敌人。此时这两个师的团队,有的减员已达二分之一以上,有的高达三分之二。这必然需要休整,重新将人员整编。58、60师是利用短暂作战间隙,边战边做整编。20军军史记载,黄草岭阻敌南逃北援时,”58师 172团拼组8个排,173团拼组11个排,174团拼组17个排;60师178团拼组5个连,179团拼组4个连,180团拼组不详“。新整编的每个连只有40—50人,每个排只有15-20人。58、60师人数剧减,但任务没变,一直坚持到9日。20军89师4日始,就加入到古土里-真兴里以南的延长线上作战,坚持到12日。12日后,美军全数撤往咸兴,15日美军全数下海撤走(13、14日无大战事)。

长津湖战役中,参加全程13-15天(11月27日-12月9日-12日)作战的部队,只有20军的58、60、89师和其他少数团队。

 

(四)

    20军58、60师在长津湖战役中,战斗和非战斗减员最多,可以说,基本是”全军覆没“。

    军事指挥学观点认为,步兵师(最大战术单位又是最小战役单位,全员都是战斗员)以下作战人员减员三分之一,整体战斗力下降;减员二分之一,整体战斗力基本丧失;减员三分之二,局部战斗力基本丧失(即减员所剩三分之一,骨干大量减少,建制破损,难以发挥战力)。一般在减员二分之一时,为保存战斗骨干,上级就会命令退出战斗休整。如果减员仅剩三分之一,还要继续担负原先规模的战斗,这就脱离了军事指挥学范畴,属于完全精神范畴的战斗行为。所谓”完全精神范畴“就是毛主席讲的”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 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58、60师是九兵团12个师减员最多的部队,主要原因一是全程作战,二是与敌短兵相接的作战过程中,经历了11月27日和12月8日两次达到零下40度寒流袭击,因长时间卧倒在地上拒敌所致。冻伤亡减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随着极寒气候持续,减员极数增长,对战斗力效应必然是2-1<1。 笔者曾经历零下十度条件下野营拉练(部队有人冻伤),经历过零下三十度时的野外环境, 可以在心灵上感受到志愿军战士在长津湖地区作战是什么状态。既使是活着的战士也是在生死线上挣扎,他们冻伤的手是扣不动步枪扳机的,也投不了手榴弹;没有冻伤的手,就是勉强扣动了扳机,弹头飞行也没有准头。就如《检讨与意见》中所说:“成天爬在冰地战斗,踏在雪地,蹲在冰沟又不能烤火。许多人三天之后,脚已成一块大冰,完全失掉知觉。等到他们自己发觉时,鞋袜与皮肉已冻结的不能分开了。一周之后,皮肉腐烂成为不可治疗的严重冻伤。”20军这两个师减员高达99.5%以上,有近两万将士倒卧在古土里南北区域内。20军军史记载,至12月10日,58、60师能战人员只剩下100多人,在60师参谋长率领下还在继续战斗。史料上反映,当美国士兵最后爬上1081高地的时候,也不无敬意地说: "这个阵地的中国第60师,忠实地执行了它的任务,顽强战斗到底,无一人生存。"60师180团最终活下来的人只有22人(现60旅军史馆还有展示纪录)。

按军事学观点,20军这两个师就是”全军覆没”,真正做到了”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五)

    60师180团的防御地域内的“水电站堤坝桥”是敌必经之路,这时的炸桥行动就是与敌人同归于尽。

    以史实分析,阻击美陆战一师的最后招数,那就是炸桥。《宋时轮传》中有段叙述:“张翼翔军长得到指令后马上指示,第60师把下碣隅里至古土里乃至真兴里道路上的全部桥梁炸毁, 封锁敌南逃之路,特别是古土里到真兴里之间的水门桥。”“水门桥“是外国史料上的用名,是我国现代人通过翻译而得。地图上完全没有“水门桥”的文字标记。从老战士回忆来看,九兵团部队在长津湖地区炸了多座桥,而所以亲历炸桥的老战士当年执行任务时,不会有“水门桥”名称概念。但外国史料中反映出“水门桥”是个水电站。美陆战一师主力,是沿下碣隅里-古土里-真兴里主干道撤退的,在这个路段上,地图上明显标记着一座水电站,“水门桥”名称只能与这座水电站对应。这座水电站是在60师180团防御地域内。

在180团防御地域内战斗情况,20军军史有记载:战至8日,地域北侧的172团战仅剩余20多人,仍坚守在院里以西高地;173、174团4个连的残部还曾夺回了要点1304高地; 地域南侧要点是门岘和1801高地,最后坚守者是180团2连(”冰雕连“)、179团残部等。20军军史还记载:”9日,黄草岭、真兴里之敌,倾全力南北夹击,我门岘及1801高地阵地,我守备部队全部壮烈牺牲。十八时,南逃北援之敌于公路铁路交?点会合。”不难判断,8日零下40度寒流, 最终断送了坚守在180团防御地域内志愿军战士们最后战斗力。美军也就乘这个时候,抢修水电站堤坝桥(美军已可以没有顾虑烤火施工),9日上午修通,下午6时南逃北援之敌会合。

    美陆战七团是在12月6日晨,先从下碣隅里突围,但没有能够长驱南下。美陆战一师在18公里地段走了三天之久重要原因,就是180团防御地域内的水电站堤坝桥不通了。美军史料反映,炸桥直接效果就是创造了一个封闭的”大冰冻场“,美陆战一师因冻伤冻死,造成7313人非战斗减员多发生在这里。当然,20军两个师战斗员也在这个”大冰冻场“内,180团出现一个“冰雕连”,58师172团出现两个冰雕排,以及难以计数的冰雕班和冰雕人等,他们到最后就是利用严寒冰冻这个武器,形成一个杨根思英雄群体与敌人同归于尽。

 

(六)

    20军还有一个其他部队所没有的,这就是89师勇敢加智慧的战场表现。

    首先89师是历经全程作战,与美陆战一师、美三师都打过仗的部队,其次是在11个步兵师(78师加入战斗较晚除外)中,冻伤亡减员最少的。89师咸镜南道战役总结(原件)记载全程作战只有40余人冻伤减员,非战斗减员共计400多人(生病、失踪、事故等);再次是全程作战中,实施团以上规模战斗七次,毙伤俘敌1625人,缴、毁坦克13辆,缴、毁汽车200余辆,缴火炮28门,击落敌机1架......。是歼敌和缴获最多的部队之一。20军战史记载:“12日,军奉令在下碣隅里、古土水一线整理待命。同时以8 9师为主,将全军能行动之战斗人员组成一个参战师,待命参战。”89师战至最后,能战人员还保持着师的健制,基本保持着整体战斗力(都有史料依据)。

    89师减员那么少,这不与20军冻伤减员最多相矛盾吗?《检讨与意见》报告中是这么说的:20军“能继续担负任务(小的冻伤)的人不过20%, 这个20%的实际人数是约9387人 (战后20军活着的人数46933人x20%的所得人数)。能战人员9387人中大多数人集中在89师。

    按照东线作战各军军史记录, 20军毙伤敌6000余人,俘敌600余人,合计6600余人(大多是战斗力最强的美陆战一师作战人员); 26军毙伤俘敌2000余人;27军毙伤俘敌5065人。

 

(七)

    美陆战一师在长津湖战役中,无疑是美军起主导作用的部队。他先后承受着志愿军9个师的打击。此战美军给师长史密斯授以最高级别的总统优异勋章(总统签署命令),对下还颁发了17枚荣誉勋章、70枚海军十字勋章,创下美军战史上单个战役授勋之最。

    志愿军方面最高奖励是20军所属分队和个人。获单位最高荣誉的是20军172团3连授予“杨根思连”称号,这是志愿军总部唯一授予英雄姓名命名的称号的单位。战后杨根思烈士,于1952年5月9日追授特级英雄称号。这是志愿军(也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位荣获此最高殊荣的英雄。第二次战役获得一等功以上的干部战士(包括东西线),最多的还是20军。志愿军总部批准20军部队特等功2名,一等功3名。他们分别是杨根思(特等功,58师)、王兴纪(特等功,59师)、毛张苗(一等功,60师)、魏玉德(一等功,89师)、孙振?(一等功,89师)。第二次战役(包括东西线),师职主官撤职三位,晋升的两位都在20军。

    为什么长津湖战役后,志愿军总部给20军奖励等级最高,数量最多,高级干部还有晋升?这个问题是否与毛主席慰勉电有联系?是否与彭总司令给38军批写“万岁”绰号;毛主席请志愿军38、39、40、42军的军长、政委在北京吃饭(1950年5月)异曲同工?


 

                                   2024年元月10日

 

附件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长津湖战役中的志愿军第二十军——对《浅议》一文的补充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