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之光网论坛专题报道论文 → 红土地文化精神传承与时代创新分论坛论文之六


  共有1080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红土地文化精神传承与时代创新分论坛论文之六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wdy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93 积分:352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1-23 16:12:32
红土地文化精神传承与时代创新分论坛论文之六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0-17 7:00:25

                          提升三明苏区文化  促进海西和谐建设取得新成就

 

                                                                 执笔:郑德兴    指导:伍旭东

 

                                                                       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根据市委的工作要求,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专人深入各县(市、区)就三明苏区文化的总体状况、现实作用的发挥等方面展开调研,并由此引发了一些思考,以期通过这些思考,就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挖掘、开发、整合利用好三明苏区文化,为纵深推进我市“工业立市、生态兴市、科教强市”发展战略,实现三明经济社会科学和谐跨越式发展,开辟一个新的途径。

 

                                                                               

 

    三明是一个年轻的城市,但她又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苏区文化内涵,她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尤其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三明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苏区县占总数的1/4,三明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和苏区精神的发源地,是人民共和国和人民军队成长的摇篮之一,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和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区域之一。峥嵘的革命岁月,使三明这块红色土地催生了7个中央苏区县和众多乡苏维埃政府,并演绎了第二、三、四次反“围剿”的辉煌诗篇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壮烈篇章,留下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杨尚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开国十大元帅有8位元帅,8位大将、10位上将、2位中将的战斗足迹和可歌可泣的动人传奇,孕育了极其丰富厚重的苏区文化,这既是三明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构建三明和谐社会、促进三明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资源。所有这些,足以表明三明苏区文化、苏区品牌所具有的深刻影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从三明苏区文化资源的地域分布上看,三明的土地总面积为2.29万平方公里,其中有2.1万平方公里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成为苏维埃区域,占三明土地总面积的90%左右。全市12个县(市、区)中,属中央苏区县的有建宁、泰宁、宁化、清流、明溪、清流、沙县等7个县;永安、大田、尤溪、三元等县(市、区)都属于老区;全市老区乡()106个,其中重点老区乡镇(全部行政村都是老区行政村的乡镇)98个;老区行政村992个。宁化、建宁、泰宁3县全境的所有乡镇都是重点老区乡()。三明市的老区乡()、老区行政村数分别占全市乡镇、村总数的75%51%,老区人口占全市人口的一半以上。

 

    从三明苏区文化的构成分类上看,一是在精神层面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央苏区的革命斗争和各项建设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治党、治军、治国的丰富经验,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孕育形成了苏区精神。二是在文化层面上,大量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的苏区时期的民间歌舞、民间曲艺、民间艺术、民间戏剧、民间文学和民间故事等红土地文化,如苏区人民唱着有着浓厚客家风味的民歌《送郎当兵歌》、《韭菜开花》等。三是在物质层面上,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三明解放的30年中,三明这块红色土地革命红旗始终不倒,革命斗争从未停止,留下了大批珍贵的革命史料文献和革命旧居旧址。三明境内的革命遗址、遗迹有374处,其中属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1处,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 68处,其中市级文保单位2处。目前发现苏区时期的标语、漫画现保存有几百条(幅)。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成对外开放的各类革命纪念馆(园)、陈列馆共 13个。

 

    从三明苏区文化的价值分量上看,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一批政治领袖,新中国1955年授衔的10大元帅中的8位,10位大将中的8位,57位上将中的10位以及2位中将、众多少将和一大批建国后在党和国家、中央各部委和各省市担任主要领导的同志都曾在三明这块红土地上工作、战斗和生活过;三明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三明参加红军的青壮年有3万多人,参加游击队、赤卫队员等革命斗争的有92000多人,牺牲的烈士22000多人,在册的英烈有4700人,同时,三明老区在战争年代遭受敌人的严重摧残,被毁灭村庄295个,被灭绝12832户。

 

    由此可见,三明的苏区文化可以说是具有独特性、厚重性。学习、借鉴全国其他著名革命老区的做法和经验,有效整合、充分开发、科学利用苏区文化,不仅可以打造唱响红色三明品牌,确立三明在全国著名革命老区中应有的位置,扩大提高三明在全国的知名度;而且可以把苏区文化优势转化为加快三明发展的强势,为纵深推进“工业立市、生态兴市、科教强市”的发展战略,实现三明经济社会科学和谐跨越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wdy
  2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93 积分:352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1-23 16:12:32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0-17 7:01:04

                                                                                                                 

 

    经过调研,我们看到,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区域综合实力竞争的逐步加剧,三明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苏区文化在提高三明知名度,加快老区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抓好苏区文化的整合、开发、利用,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工作成效初步显现。特别是2007年,市委党史研究室积极拓展党史工作的领域,跳出党史抓党史,成功地促成了中央党史研究室对沙县、将乐申报“中央苏区范围”的批复。在申报过程中,两县党史工作者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对本县的苏区文化进行了大整理、大挖掘、大宣传,与此同时,其他各县()也积极开展工作,从而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一种重视党史工作,重视苏区文化建设,以苏区文化促社会文化和谐,齐抓共管的大好局面。苏区文化已越来越成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三明人民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相对于内容丰富的苏区文化而言,在如何把握、提升其价值内涵,服务于现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方面,无论是在硬件建设、还是在软件层面上都还显得不足,这主要反映在:

 

    1、对苏区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起步晚,且属于启始阶段。近年来,三明市委、市政府在集中精力加快发展,聚精会神贯彻落实海西战略部署,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义,始终坚持好字当头,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统筹协调,继续发挥前锋、基地、枢纽、支撑作用,推进“两个先行区”建设的同时,能立足我市苏区文化资源的特色和优势,着力做好苏区文章,打造红色品牌,努力发展三明红色旅游产业,从而在一定层面上推动了全市苏区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但从总体上看,如何使苏区文化更好,就苏区文化如何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如何进一步加强对苏区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工作的水平还相对较低。这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在资源整合方面,对我市量多面广的苏区文化资源如何进行科学整合、开发、利用,还没有一个统一、科学的规划。在项目开发建设上,虽然启动了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项目建设,但目前红色产业项目的规划和开发工作还未启动,缺乏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的苏区文化产业项目储备。在馆室建设方面,现有馆室展示内容比较单一,展示形式比较陈旧,馆室基础建设比较薄弱,有的馆室陈列版面还停留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上,还不能完满适应观众的需要。

 

    2、苏区文化的理论研究虽取得初步成果,但仍有待于进一步拓展深化。在党史资料征集研究方面,全市党史部门先后编撰出版了《三明革命史》、《红土地之歌》、《三明党史画集》、《《永安革命故事回忆录》(123集)、《永安抗战进步文化活动》(续集)、《宁化人民革命史》、《长征从这里出发》、《红色印痕----清流苏区重要革命遗址遗迹巡礼》、《红色归化——苏维埃时期的明溪》、《沙县人民革命史》、《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研究》、《中共尤溪地方史》(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共产党尤溪县历次代表大会》初稿等三四十本重要著作和大型画册,取得了一批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目前,正积极筹办“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暨闽西北苏区发展?建宁论坛”, 论坛报告选题涉及到三明苏区历史研究、政策对接和苏区今后发展的前瞻性研究,将对三明老区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定位问题和苏区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初始状况和经验进行研究,这将为下一步深入研究指明方向,打下坚实基础。但目前这些理论研究成果还只是初步的,特别是一些事关三明老区形象和发展的重大课题,如三明苏区反“围剿”斗争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定位,三明苏区的革命实践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在中央苏区党的执政建设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三明苏区精神准确、科学的归纳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科学内涵等研究,等等的系统性研究还亟待进一步地拓展深化。

 

    3、苏区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有待加强,宣传推介还缺乏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载体。近年来,全市各县(市、区)都能从财政中拿出一些资金,用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兴建、修善、管理,截止目前,宁化革命纪念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修葺,功能不断完善;建宁“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 的建成,极大地改善对革命文物的保护条件;清流林畲毛泽东旧居修葺一新,并且做好布馆展览工作;泰宁红军街、大田闽中革命纪念馆也做了修葺,将乐、沙县两县各修建革命纪念馆。全市12个县(市、区)都对革命旧址、遗迹做了不同程度的修缮或修建,加强了管理。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三明市委开展“中央红军村”命名活动,在全市12个县(市、区)各选择一个红色旧址集中,且有代表性的村庄,急需保护的革命遗址,命名为红军村。这一活动意义重大,是创新党史工作的具体体现,它不仅有效地拓展了党史研究部门的作为空间,而且也是进行党史服务现实的有益尝试。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提出了“中央红军村”这一创新概念,并对它进行了科学的定位;组织市直各有关单位的领导、专家深入到各申报地进行实地考察、仔细论证,推出了一批集红色历史教育、红色文化宣传、红色旅游示范地、新农村建设示范地“四位一体”的“中央红军村”; 中央红军村”命名形式是保护开发革命遗址遗迹的新载体。是推进老区苏区发展的新举措。由于战争创伤的影响,以及自然地理等多种原因,迄今为止,这些老区苏区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贫困落后面貌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与全省的差距不断拉大。加快发展老区苏区,既是一项重大的经济任务,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中央红军村”命名形式不仅能在精神上给饱受战争创伤的老区苏区人民带来慰藉,激起他们源于先辈而产生的光荣感、自豪感,激发他们奋起直追、改变落后面貌的斗志,进而起到鼓舞老区苏区加快发展的士气作用,而且在资金上、政策上、科技上对他们进行重点倾斜,为他们加快发展创造条件。但因历史、思想认识、财政困难和自然侵蚀等诸多因素,目前市区内众多革命旧址遗迹面临损坏、倒塌的危险,仍有不少重要的革命旧址遗迹亟待维修保护。宁化的泉上县旧址、清流的红军医院、建宁水尾村的革命旧址、将乐写有红军标语的老厝……无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有的甚至因住户的失误,而毁于一旦,诸如明溪的红军被服厂,红军兵工厂就因大火而损毁。

 

    在苏区文化的宣传推介上,与赣南、闽西相比,严重滞后,主要反映在,宣传推介渠道不多、层次不高、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有效载体。比如对苏区精神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科学的、权威的为党史界和干部群众普遍接受的理论概括,宣传推介工作缺乏一个比较认可的知名品牌;对三明苏区的宣传推介,仍停留在原有的宣传模式上,而未能很好地走向全国,扩大影响力;现有反映三明革命实践的文学、影视作品,非常稀少且档次不高、震撼力不强,很难以在全国打响,影响力十分有限。三明苏区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三明苏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应有的地位不相称。

 

    4、“文化搭台”与“经济唱戏”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长期以来,全市各地都十分重视发挥苏区文化在宣传教育等政治方面的作用。比如,充分利用苏区文化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通过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瞻仰革命旧址、参观革命纪念馆(室)、开展大型纪念活动(如“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70周年”、“开国元勋之子重走长征路”、“送欢笑—走进宁化苏区”)以及举办高规格高层次理论研讨会(如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理论研讨会)等途径,扩大影响,提升品位。通过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党史报告会以及运用大众传媒、书刊影视、课堂教学等形式,加强对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这些都起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政治教育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三明苏区文化资源的经济效益却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挖掘和发挥。近年来我市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就总体而言,目前三明苏区文化资源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还局限于红色旅游开发,围绕苏区文化资源,打造苏区文化品牌,发展苏区文化产业还处于摸索起步阶段。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wdy
  3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93 积分:352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1-23 16:12:32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0-17 7:01:17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一国如此,对于一地、一市也是如此。发展文化特别是“苏区文化”,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对它保护、整合、开发、利用,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重大课题。它既需要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也需要工作手段和方式方法的创新;既需要政府的规划、引导、扶持和服务,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参与和投入。

 

    () 创新机制、科学整合、优化配置苏区文化资源,着力塑造三明苏区的品牌形象。一要针对苏区文化资源时空界限、部门之间分割的局限,进一步通过抓好体制机制创新,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规划主导、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通过相关工作部门的通力合作,诸如发挥党史工作部门的史料收集、老区办的政策对接,档案馆的文献提供,文化部门的遗址保护、修缮,文联的文艺创作,宣传部的推广宣传,旅游局的红色旅游……等各部门的工作优势,打破部门界限,资源共享;同时打破县域界限,站在全市发展大局的高度,着眼于苏区文化资源的整体开发、充分利用,从而使苏区文化效益最大化,着力打造三明老区的总体形象,不断扩大三明苏区文化的社会影响。二要从全局的角度搞好规划工作。规划是整合、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规划的档次和水平,直接关系三明苏区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效益和水平。针对三明苏区文化资源点多面广、比较分散的状况,要做好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通过进一步有效整合,凸显特色,使全市苏区文化资源配置更加科学,主题更加突出,内容更加丰富,参观更为便捷,这将对三明苏区品牌形象的塑造、三明苏区文化的弘扬和苏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更为有利。

 

    ()深入挖掘、潜心研究苏区文化资源,丰富充实三明苏区精神的内涵。一是要抓好革命史料征集、研究工作。苏区文化资源作为三明苏区特有的宝贵财富,它既属于党和政府,也属于社会和人民群众。我们不但要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工作职能,各负其责,做好革命史料征集、研究的工作,还应该向广大群众收集相关的革命故事、民间文艺,抢救、挖掘、展现和整合各类具有闽西北特色的苏区文化资源及其文化产品。苏区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很大一部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在民间。这些流传在民间的苏区文化,是对有史可考、有据可查的苏区红色史学的有益补充。这些流传在民间的苏区文化如不及时抢救,很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灭。因此,建议对苏区文化现状进行全面彻底的普查,组织专业人才进行抢救,建立全面反映苏区文化的档案资料数据库,确保流传于民间的优秀苏区文化更加发扬光大。二是进一步加强对苏区文化质的内涵的挖掘、研究。革命旧址、革命文物等是苏区文化资源的物的表象,革命传统、革命精神则是苏区文化的质的内涵。没有对质的内涵的挖掘、研究,苏区文化就显得苍白、枯燥、缺乏感染力。为此,对苏区文化在理论上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是对苏区文化进行的更深一个层次的整合、开发和利用。三明应借鉴学习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地的经验做法,通过现有的苏区资源,提炼、挖掘深层的、更有价值的潜在资源为发展优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过去对苏区精神的研究宣传工作不够深入广泛,这已成为制约塑造三明苏区形象、打造红色品牌的一个“瓶颈”。当务之急是要着力研究并确立苏区精神的历史定位、科学内涵、现实意义等问题,要提炼出既简明扼要又客观科学,既能反映苏区精神实质,又能被党史专家和干部群众普遍认同的表述方式。三是成立相应的研究宣传机构。研究宣传和继承发扬苏区精神,为加强三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增添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为此,三明应成立苏区精神研究会,以搭建苏区精神研究宣传的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大苏区精神的研究宣传力度,发挥其巨大的精神效应。

 

    ()加大苏区文化的宣传推介力度,提升扩大三明老区的知名度。由于对过去广泛苏区文化的挖掘、研究不够深入,特别是苏区精神的研究宣传尚处于起步阶段,三明苏区文化资源的统一品牌还未树立,缺乏对外宣传推介的“拳头产品”。当前,三明要在下大力气继续抓好苏区文化的挖掘、研究的同时,必须毫不松懈地进一步做好宣传推介工作:一是要做好宣传策划,突出一个主题,精心筛选史料,深入挖掘内涵,选择适当载体和时机,不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要深入挖掘和整理当年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特别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三明的重要著作、诗词歌赋、革命故事、珍闻逸事及其他重要史料,积极发挥这些革命史料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不断丰富主题的内涵、拓展主题的外延。二是要选择有效的宣传载体,除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宣传阵地,还应利用各种形式和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和推介攻势。三是要创作红色精品力作。一部好的作品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强烈的震撼力和轰动效应,它能在人们的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烙印。一部《刘三姐》让桂林的文化旅游事业更加兴旺,一首《康定情歌》让川西高原一边陲小城响誉中外。为此,要围绕“苏区文化”这一主线,组织广大文艺家深入生活、潜心创作反映苏区文化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曲艺、歌曲等多种体裁的文艺作品;要树立精品意识,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创作出艺术精湛、思想精深、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从而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三明建设文化强市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四是要掌握好时机,在推介时机的把握上,可以适时策划组织一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宣传推介活动,如组建苏区精神宣讲团,组织“苏区精神”和“苏区风采”大型革命文物图片全国巡回报告展览,举办大型红色旅游文化节活动、苏区文化高峰学术研讨会等,为我市苏区文化、红色旅游大造声势 。

 

    ()坚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促进加快三明经济社会发展。一是要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要积极争取国家、省的资金扶持,加大对各苏区县革命遗址、永安市抗战旧址及其他老区的旧址遗址的保护、维修、建设力度,重点是各苏区县革命旧址的保护维修和开发整合工作。要抓好项目指导、项目跟踪和项目督促工作,促进我市各红色旅游上等级,提高景观档次和水平,建设红色旅游精品。二是加强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工作。在做好项目带动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对苏区文化资源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有关部门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革命遗址普查,优先抢救、保护濒临消失的苏区文化旧址。尤其是那些重要的、最具代表性的革命遗址,应立即进行抢救性保护,界定保护范围,如目前财力不允许,无法进行全面的大规模修葺,可暂时挂牌保护。对特别重要的革命旧址,可申报上级文物保护单位。要解决保护苏区革命遗址经费缺乏问题。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三是要大力培育红色旅游市场。把培训教育与市场经营结合起来,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强势,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既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发展红色旅游应当作为三明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着力点。努力把三明建设成更有影响力、感染力、震撼力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胜地,促进三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要以“苏区文化”为抓手,建设先进文化,繁荣文艺事业,把三明建设成文化强市。要加强党对苏区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方向;要抓好宣传、文化、文联班子队伍建设,整合资源,充分调动和发挥积极性;要搞好人才队伍建设,保持一支相对稳定的文艺骨干队伍;要注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要力争设立三明市政府“文艺贡献奖”,对文艺系统成绩突出的个人和作品进行奖励;要加强与上级宣传、文化、文艺系统和周边老区市县的联系,广借外力,提升内功。

 

总之,提升苏区文化,是一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文化工程,更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经济工程。我们要进一步站在历史和现实结合的高度,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这些十分丰富而珍贵的苏区文化资源,弘扬苏区文化,把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苏区文化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于文化、经济建设各个方面,使之成为全市干部群众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主导意识和精神支柱,成为凝聚人心的强大精神力量,不断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三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013-07-31

 

 

 

 

<!--EndFragment-->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红土地文化精神传承与时代创新分论坛论文之六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