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之光网论坛土地革命战争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闽东游击区 → 闽东游击区概况


  共有870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闽东游击区概况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wdy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93 积分:3527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1-23 16:12:32
闽东游击区概况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23 21:18:18

 

闽东游击区概况

由闽东苏区演变而成,位于福建省东部与浙江省东南部交界地区,中心区域在闽东北,东临东海,南抵福州。闽东苏区原是个老游击区,形成苏区的时间不长,仍保留着游击战争的传统和经验。所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以叶飞为代表的闽东苏区领导人,主动而及时地转变斗争方针,突出敌人重围,分散开展游击战争,保存了革命力量。尔后又采取“狡

兔三窟”的战术,建立与依托几个游击根据地,飘忽不定,与敌周旋。同时,与相邻的浙南、闽北游击区互相策应,游击战争蓬勃开展,游击区和红军游击队(闽东独立师)得到较大的发展。

闽东独立师成立1934年9月,闽东红军独立团和连江红军十三团在宁德支提寺会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师长冯品泰(后叛变)、政委叶飞、副师长赖金彪。独立师共1300人枪,下辖三个团、一个特务连,另设两个独立营。独立师成立后迅速挥戈各地,在短短的半个月内,就歼灭了宁德、罗源、古田、屏南等地的一批反动武装,扩大了宁德、罗源方面的新苏区,掀起了古(田)、屏(南)方面的革命浪潮。独立师的建立,标志着闽东“工农武装割据”进入新阶段。洋面山会议1935年初,国民党十二绥靖区所属各部全部进入闽东地区,几个正规军和闽浙地方保安团在地主武装的配合下,向闽东苏区发起全面进攻。在闽东苏区面临严峻考验的险要关头,1月13日,中共闽东临时特委在福安洋面山上召开了一天一夜的紧急会议。会议由叶飞主持。马立峰、赖金标、叶秀蕃、冯品泰等参加。经过讨论,最后,叶飞将与会同志意见加以集中,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浅显道理说服了与会同志,提出了3条意见:(1)把闽东苏区变为游击区,从此转入游击战争;(2)要打一仗再走。这是政治上的要求,便于向干部群众和独立师指战员交待解释;(3)打,不能硬拼,只是给敌人打击而已。洋面山会议实现了游击战争战略方针的转变,扭转了闽东红军盲目应战、被动挨打的局面,保存了革命有生力量。从此,闽东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转入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西竹岔战役1935年1月14日,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闻报敌3个团5000多人窜到柘洋、福安“围剿”。15日清晨,独立师和当地赤卫队计2000多人在佳浆、彭家山、刘塬一带的西竹岔地区设伏,闽东独立师在叶飞、冯品泰指挥下,借助险要地形,与敌激战一天,这是闽东独立师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阵地战。是役敌我双方伤亡各400至500人。当晚红一、二团撤到堵塬,北上经上白石到浙江泰顺往西拐入寿宁。马立峰、詹如柏不顾个人安危,留下指挥红三团在福安东区一带牵制敌人,掩护主力红军撤退。此时,闽东独立师仅余400多人。分田运动闽东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即在全区范围内领导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分田运动和苏区的各项生产建设。由曾志参照闽西苏区的分田经验,主持起草闽东苏区分田大纲,在柏柱洋36村进行为时一个月的试点,而后以梅花形、波浪式的方法全面展开。曾志还深入部分农村,与畲汉农民代表一起讨论分田大纲,具体拟定:红军家属每人分产量500斤的水田,全劳力每人分400斤水田,妇女、儿童每人分350斤水田,畲汉两族同等对待,畲族妇女按全劳力标准分配。当时,福安大部分地区、霞浦西部、柘洋全部,寿宁北部,宁德靠福安、周墩(今周宁)边界的山区,福鼎部分地区以及连罗山区的广阔地带都进行了分田。全区五六十万农民第一次成了土地的主人。


支持(1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闽东游击区概况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