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 年 1 月, 福建省委紧急常委扩大会政治决议要求永春、 安溪党组织发动农民斗争,“与拥护苏维埃政权互相联系, 特别是要联系到反对张贞进攻闽西红军” (注 21) 。同年夏, 根据福建省委 “开展游击战争, 开辟新苏区” 的指示, 闽西苏区加大了对安南永德地区的辐射,派龙岩城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龙岩县苏维埃政府裁判部部长翁成金到安溪、 永春, 指导开辟安南永德新苏区。 1931 年 12 月中共安南永临时中心县委在安溪佛仔格成立, 李南金 (永春人) 任书记。
三、 1932—1934 年安南永德苏区形成并发展壮大, 成为 “第二个闽西” , 并与闽西苏区连成一片
1932 年 3 月, 中共福建省委和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在闽西先后成立,标志闽西苏区进入鼎盛时期。在此前后, 为巩固和扩大中央苏区, 中共苏区中央局给中共闽粤赣省委并转省代表大会的信指出:“闽西的党应极宽广的发动和深入群众的阶段斗争与反帝运动, 来巩固和扩大苏维埃根据地。闽西苏区的发展……同时也应计算到漳泉两属与韩江上游苏维埃运动的发展和联系。” (注 22) 毛泽东在致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的电报中两次提到 “直下漳泉” 、“直捣漳泉” (注 23) , 安南永德地区列入毛泽东和中央红军拓展中央苏区的战略意图。
1932 年 3 月 5 日, 在汀州召开闽粤赣省第二次党代表大会, 选举产生中共福建省委员会, 在同月14 日大会形成决议 《目前政治形势与闽粤赣苏区党的任务》 提到:“潮汕、 厦门、 福州, 许多城市工人贫民学生, 反帝反国民党的斗争, 在与闽粤赣苏区红军、 工农群众斗争的胜利相应和, 东江与漳泉各县工农群众对国民党军阀豪绅地主的反抗斗争, 也在围绕着闽粤赣苏区,显示出闽粤赣苏区的开展形势。” “要与东江和漳泉各线的游击战争联系起来,不要以为要巩固闽西向闽北发展, 就与东江漳泉就划界死守, 应该向这方面游击援助这方面的工农斗争。” (注 24) 在 3 月 17 日形成的 “党的建设问题决议” 中又提到:“白色区域如龙岩平和大埔, 以及闽西苏区四周的县区 (如东江、 漳泉、 闽北) 应该派人和运用群众的路线, 去建立组织。” (注 25)
1932 年 3 月 18 日,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汀州召开, 成立了福建省苏维埃政府, 时任中共厦门中心市委书记的王海萍参加此次大会, 并被选举为福建省苏执行委员, 漳泉各地包括安南永创建新苏区的斗争正式纳入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的领导。在会上形成的 《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决议案》 中明确指出:“各县区的赤卫队, 特别是杭武、 永定、 连城、 新泉、 宁化等县要经常组织游击队, 向白区发展游击, 打击以至消灭团匪的武装, 特别要配合潮、 梅和漳、 泉各县的游击战争。” (注 26)王海萍回市委后, 立即根据省苏会议的精神, 在辖区包括安南永部署开展创建苏区的工作。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抽调了大批干部到新区工作” ,“在新区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 建立地方武装,镇压反革命和建立地方苏维埃政权” (注27) 。因此这一年 3 月至 7 月, 省委和省苏先后派出陈凤伍、 李实、 黄鸿英 (3 人均海南人) 、 蔡振奎 (广东人) 、 唐光华 (上杭人) 、 范国华 (永定人) 等二、 三十名苏区干部到安南永开展工作。
1932 年 4 月 20 日,毛泽东亲率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毛泽东在漳州与罗明、 王海萍商议后,提出了 “泉属游击建立中心区政权及分配土地” (注28) 的发展战略, 极大地推动了安南永德开创苏区的进程。同月, 成立中共安溪县委和永春特支, 成立闽南工农游击队第二支队。 1932 年 11 月, 安溪县委升格为安溪中心县委 (永春成立特区委) , 统一领导安南永德四县革命斗争。
在安南永德地区党组织的领导下, 四县革命斗争迅猛开展, 红色区域不断扩大, 并与闽西苏区连成一片。早在 1932 年初, 永春游击战争的 “工作区域有永春、 安溪、 德化、 漳平四县” (注 29) , 团的工作“漳平方面则永春特支派人去开辟工作了” (注 30) ,党团工作区域都发展到漳平, 实现了中共永春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提出的目标。同年 3 月 26 日, 中央巡视员巡视福建报告所附的福建苏区示意图中, 安南永德地区已成为闽西苏区向外拓展的一块重要区域。同年 5 月, 安溪县委积极开展 “打进 (闽西) 苏区边境以及创造新政权的准备” 工作,“派得力干部进去长坑工作” , 长坑 “地势好而接近漳平, 为漳平、 安溪等县的交界处” (注 31) 。 同年 6 月, 团福建省委关于拥护红军与苏维埃工作的决议中, 根据 “永春、 安溪、 莆田做了相当的骚动工作” , 提出 “打进安溪、 漳平、 长泰、 平和工作, 把闽南新苏区、 安溪、 闽西苏区打成一片” (注 32) 。6 月 10 日上海《时事新报》 报道, 蒋介石在武汉召集军事会议, 讨论三省 “剿匪”详细计划, 其作战地图中把安南永德与闽西、 江西苏区连成一片, 同列为 “ (子) 在江西南与福建西之间, 以瑞金为中心之一路” (注 33) 。同年 9 月, 漳平方面的游击队 320 人 (计有 8 队, 每队 40 人) 到安溪打击土豪, 其在安溪活动的东溪、 金谷、 钟洋、 魁斗等乡均为当时中共安溪县委的中心活动区域,“联结者颇众” (注 34) 。 同年 11 月, 许包野在给中央的报告指出:“打通闽西、 安溪的游击区已接近闽西的龙岩, 只隔离十多里路, 这中间要经过漳平……并且已是决定打通的。” (注 35) 从安南永德到龙岩城区要经过漳平县, 由此可以确证当时安南永德已与漳平完全连在一起,只是与龙岩城区隔十多里路, 但也是决定打通的。
由于安南永德地区革命斗争迅猛发展, 这里发展成为闽南革命的一个中心区域, 也成为国民党军队大规模 “围剿” 的一个重点。1933 年 1 月 21 日团厦门中心市委给团中央的报告提到:“闽南几县 (德化、 安溪、 永春、 南安等) 农民骚动是每天都有的事情, 许多地方只要有了我们的活动, 就立刻可以成游击战争 (如目前德化) 。” 国民党十九路军 “以漳州、 安溪为中心集中队伍 (大概在安溪、 南安一带集中了一师左右兵力, 六十一师一旅, 补充旅一部, 省防军一旅, 民团等) , 开始在漳属、 晋、 南、 安、 永等地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围乡、 抄山、 拘捕等, 曾经几次去围攻我们的游击队了。” (注 36) (作者注:“南、安、 永” 分别指南安、 安溪、 永春)
在中共安溪中心县委领导下,通过 1933 年春季和夏季的斗争, 安南永德红色区域的群众被广泛发动起来, 各县、 区、 乡均建立了农会、 抗租委员会、少先队、 妇女会等基层组织和游击队、 赤卫队、 特务队等基层革命武装。同年 5 月 1 日, 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和闽南工农游击队第二支队召开游击队成立周年纪念大会, 将游击队正式命名为 “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 (简称 “红二支队” ) 。会上红二支队政治部主任翁成金根据闽西苏区的经验,作了题为 《怎样去创造我们的新苏区》 的报告。5 月2 日, 安溪中心县委扩大会议号召 “全党同志并责成中心县委要领导千百万劳苦群众到建设安、 南、 永、德新苏区的胜利前途” (注 37) 。 同年 6 月, 蔡协民调任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常委、 秘书, 根据他在闽西、 漳州苏区的工作经验, 撰写 《怎样分田地》 一文, 指导安南永德人民开展分田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