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之光网论坛专题报道论文 → 红土地文化精神传承与时代创新分论坛论文之八


  共有1245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红土地文化精神传承与时代创新分论坛论文之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wdy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93 积分:3527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1-23 16:12:32
红土地文化精神传承与时代创新分论坛论文之八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0-17 7:13:29

如何加强红土地文化竞争力

 

(补充发言稿)

 

省新四军研究会  黄 安 榕

 

关于加强红土地文化竞争力的研究,主讲系王东炎同志。本人仅对其中的第三点,即如何做好红土地文化的历史延续、内在凝聚、自我创新,提出以下浅见,以求抛砖引玉。

1、历史延续性决定影响力

红土地文化是福建省独有的特色文化,产生于土地革命时期。它与其他特色文化,如客家文化、妈祖文化、朱子文化等,都有千百年以上的历史相比,时间固然短,但影响力却是最大!因为闽西土地革命斗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由人民当家作主的苏维埃政权,制定了符合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土地法”,且能一直坚持到解放前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提供了宝的经验。二是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思想,都是在他几次深入闽西开展社会调查和革命活动,听取群众意见,制定对敌斗争策略,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指导苏区扩红运动,谋划建立中华苏维埃政权等实践中产生的。他写了许多著作,及时地总结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象《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篇文章,就是在他三次深入长汀(193212月—193312月间),在城区和中复等苏区工作了两个多月,深入农村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倾听农民对地方政府的诉求,关注红军家属生产生活上的困难;深入基层工会、商会和合作社,与会员促膝谈心,关心工人兄弟的安危冷暖,听取意见。通过调查,他得知当时的苏区,由于国民党反动派连续五次的军事围剿,经济封锁、文化进攻,以及工商业资本家的蓄意破坏,加上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使苏区物资紧缺、物价飞涨、生产中断,部分群众生活十分困难,一些干部存在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风,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影响扩红和支前工作。于是,他结合前往江西长岗乡、福建才溪乡调查的情况,分析了红四军入闽以来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形势,在长汀福音医院休养所治病期间写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八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始终把“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提上议事日程,作为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想问题,制定和执行政策,都要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直至最近党中央提出的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旨也是从这一目的来决策。这次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主要任务就是聚焦在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以期使广大的党员干部在作风上有个大的改观,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我认为,这就是红土地文化的历史延续性决定其影响力的最现实、最有力的佐证。

2、政策公信度决定内在凝聚力

当前,实现中国梦是全中国人民的最大心愿。要使广大人民群众发挥聪明才智,团结在党的周围,全心全意创造财富去实现它,就应当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实践,牢牢抓住“发展是硬道理”这个主题,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务实工作。力戒领导干部“拍脑袋作决策”,乱铺摊子,乱上项目,热衷于搞“形象工程”。还要防止片面追求GDP增长速度、大量消耗能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防止为了一时的经济增长,不惜以损害群众利益为代价等等不良的执政、执法乱象。所以,只有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决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去落实各项工作,牢牢记住服务群众是目标,改善作风是前提,领导干部践行是关键,坚持制度是保证这“四大”工作要素,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同样的道理,也只有在确保有关红土地文化的政策,有公信度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其内在凝聚力,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3、创新与推动力成正比

创新是红土地文化发展的主动力。一是创新是当前推动实现中国梦的金钥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时代精神的重要内涵,创新是中国实现梦想与飞翔的重要一翼。二是“创新驱动”是重大转型期的主要动力。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过渡,逐步加大创新驱动的力度,既可以缩短过渡时间赢得先机和主动权,又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必须增强跨越提升驱动力的要求。

文化引领社会风气之先,是最需要有创新的领域。文化一旦停滞僵化,就必然走向消亡。不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相适应的创新文化发展观,我们的文化就必然停滞不前,跟不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同样,红土地文化也存在着不进则退,不新则废,甚至走向消亡的问题。何况国务院文件中明确要求红土地文化要整合资源,打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所以,我们必须增强红土地文化的创新理念,尽快建立完善的红土地文化创新体系,以推动红土地文化向高层次发展,不断扩大其影响力和作用力。

 

2013830

<!--EndFragment-->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红土地文化精神传承与时代创新分论坛论文之八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