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之光网论坛专题报道论文 → 红土地文化精神传承与时代创新分论坛论文之十五


  共有10819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

主题:红土地文化精神传承与时代创新分论坛论文之十五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wdy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93 积分:352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1-23 16:12:32
红土地文化精神传承与时代创新分论坛论文之十五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0-17 7:54:39

探索富有效率的红土地文化生产和服务机制

 

光泽县新四军研究会  罗时来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江西、福建、湖南东部、广东西北部这块红土地上诞生的中央苏区革命文化称之为红土地文化。红土地文化指当时在苏区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中群众创作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文化形式、文化教育,这些在革命战争中所蕴藏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当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激励着革命战争向前发展,鼓舞革命战士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斗志,发挥了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巨大作用。

那么,我们今天传承红土地文化,又应该如何将红土地文化形成富有效率的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呢?

第一,作为革命传统教育的单一社会服务性机制。

从光泽的情况看,在苏区时期产生了许多文学作品、艺术作品、教育材料、卫生知识宣传、苏维埃宣传材料、红军标语等,这对鼓舞革命斗志、唤醒民众觉悟,使千百万人民群众投入革命洪流,为解放全人类、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起到了宣传教育和鼓动作用。这些文学艺术作品,由于时代的变迁,已经失去了它的时效性,取而代之的是新的代表无产阶级的先进文化艺术作品层出不穷,正在发挥着巨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如何使这些文学艺术作品,以及在今天还保留着的苏维埃旧址、红军驻地旧址、红军作战战场遗址、领袖人物革命活动旧址,继续发挥她宣传、教育、鼓舞作用,去丰富新时代先进文化的内容,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的。光泽在苏区时期不仅创作了许多优秀文学艺术作品,更重要的是保留了12处革命旧(遗)址。这些革命旧(遗)址曾经教育了几代人成长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解放后,特别是中央革命老根据地南方访问团到光泽访问后,光泽县委、县政府就开始收集整理苏区时期的革命文物,并将大部分文物上缴中央、省、地(市)有关部门,其中在省博物馆见到的光泽革命文物就有枪支、子弹、土制手榴弹、土炮、钱币、粮票、公债卷、衣物、帽子、鞋子、梭标等等上百件。1992年,县委、县政府重新修葺大洲谈判旧址,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弘扬大洲谈判建立起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后来又进行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光泽独立团部旧址、东方县旧址、红二十二军驻地旧址、周恩来朱德军事指挥所遗址等处维修。2009年5月4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光泽县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范围”,从这时开始,对以上革命旧(遗)址又重新进行一次整修。修复这些旧(遗)址,仅供机关、社会团体、工人、农民、人民解放军、学生等参观学习,所承担的义务是单一的社会服务性机制,有社会效益,而无经济效益,没有考虑所在地群众的人居环境改变和生产、生活等问题。

第二,集红色旅游景点参观和文化传承的复合型服务机制。

2011年以来,县旅游局根据光泽红色资源面广、内容丰富、具有地方特色等特点,开辟了华桥乡周恩来朱德军事指挥所遗址、止马镇水口村红二十二军驻地旧址、寨里镇桃林村光泽县苏维埃政府(成立时)遗址、光泽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光泽红军独立团部旧址、李坊乡上观村东方县旧址、崇仁乡砂坪村中共光泽县党代会遗址、司前乡清溪村夫人庙区委旧址、司前乡崩山中共光泽中心县委旧址、寨里镇大青村柴家中共柴家区委旧址、大洲谈判旧址、杉关红军首长小憩及战场遗址,并将这些革命旧(遗)址与自然风光、历史景点相结合,形成旅游观光的景点,向社会推介,组织旅游观光,这就将已有的红土地文化从单一的社会服务机制转变到有偿服务上来。例如:参观大洲谈判旧址,县旅游局和寨里镇把距大洲上游不远处富有“南国明珠”之称的光泽大武夷天池、距谈判旧址约30公里处的大青村柴家“中共柴家区委”旧址和原闽赣省军区副政委、闽北军分区司令员吴先喜烈士牺牲地、距谈判旧址约40 公里处的白云峰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史第”龚氏三兄弟同为同榜进士相连接,形成一日游观光景点。2007年11月光泽县大洲国共谈判旧址被省政府授于“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被中共南平市委、南平市人民政府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来自省内外几十批组团前往,参观学习人员达千余。2010年8月30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林强等领导同志专程到大州谈判旧址考察,给予高度评价。

又如:参观上观村东方县旧址,把东方县旧址同该辖区素有“神山秀水溢翠、仙茶蜜梨流芳”之美誉与白水际瀑布洞光岩管密茶果——千亩黄花梨的壮观气势、福田禅寺、狮山风水亭、长源峡谷竹海、吴家白果树联系为一体,把整个旅游景点装扮得流光异彩、妩媚动人。经过这么一包装,把原来单一的红色革命旧(遗)址更富有自然风光的韵律,寓教与乐,也更能吸引旅游参观者前往参观旅游。

这种较原有基础上的单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机制是前进了一大步,但,这种转变仍然是不够的,还没有形成长期的富有效率的生产和服务的运行机制。换句话说,还没有和改善当地民生结合起来,形成“以绿色生态为核心,坚持以生态为先、新村为重、文化为要、景区为辅”的红土地文化生产和服务的机制。

第三,改变原有的红土地文化宣传教育形式,建立“以绿色生态为核心,坚持以生态为先、新村为重、文化为要、景区为辅”的红土地文化生产和服务的机制,才能有效保持红土地文化的生命力。

已经建成的展示生态华桥,弘扬历史文化和革命精神,领略华桥多姿多彩的风情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华桥乡生态旅游,在配合主景点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新建50个“农家乐”,新建集旅游、特色种养殖基地,特色农产品和民族民间传统工艺传习经营中心。在园岱新建西瓜基地,在铁牛关至五峰山包装推介20家“农家乐”,在古林巨潭水库、牛田陈家水库建成15家“农家乐”,在石壁窟、大禾山、华桥、建设15个“农家乐”。新建集旅游、特色种养殖基地1个,在华桥村建立手工艺(手工纺织)传习中心1个,为发展旅游产业,增加旅游服务项目,突出地方特色,完善服务内容和设施。通过该条旅游线路彰显华桥乡文化底蕴、民俗风情、农家菜和文化娱乐服务的接待经营,形成为旅游发展的产业链,以及重点发展生态观光种养殖业和传统手工艺品、地方农特产品、旅游产品的项目。这种有着长效机制的红土地文化生产和服务机制的形成,必将给红土地文化带来强大的生命力。

现在,止马镇党委、政府把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杉关小憩和红军战场遗址整合为“龙樟生态文化园建设”,不仅记录了位于“鸡鸣两省闻”的闽赣边界光泽县止马镇杉关村,古为八闽出赣晋京要道,设有驿站,来往客商军旅多在此停宿;自唐朝以来即为八闽军事要塞和风光旖旎的生态园林村落,是福建省最早开通的三大出省关隘之一,素有“瓯闽西户”、“全闽第一关”、“闽赣陆道第一关”之称;也记录了这里曾是红色革命战略要冲,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林彪、聂荣臻、陈毅、叶剑英等中央领导,及邵式平、黄道、毛泽民、方志纯、肖劲光、罗炳辉、郭如岳等党的高级领导和红军高级将领都曾在此征战。1999年3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实地考察入闽通道——杉关关隘,同时了解到这里曾经是红色革命战略要冲,当即植下一棵樟树以示纪念。为了将这一红土地文化建设成富有效率的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2012年止马镇党委、政府通过项目带动景区建设。将这一景区开辟为“龙樟生态文化园”,新建设的“龙樟生态文化园”,以杉关绿色生态为核心,坚持以生态为先、新村为重、文化为要、景区为辅,规划总面积8平方公里,总投资3000万元,建设期限5年。通过对现有村落环境整治、古关隘修复及两岸四地书法石刻碑林、生态物种多样化及红色革命纪念馆建设等,打造一个集生态园林(其中有绿色环抱的约20000平方米的人功湖)、红色旅游、绿色产业、边界商贸、美丽家园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性的国家级生态文化示范园区和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现园区内有香樟、丹桂及国家保护树种秃杉、南方红豆杉、深山含笑、罗汉松等数十种名贵树种。该项目委托厦门大学和福建省农林大初步完成总体概念性规划和可研报告。项目全面建成后,将成为对接江西等内陆地区的美丽村庄、生态村落门户形象。如是,红土地文化就上了一个在大台阶,这就为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创造一个新天地,不仅考虑到景区建设,更着重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变。这就是红土地文化生产和服务机制。过去这个机制属于县、乡管理,今后管理还要更灵活、更具操作性,要落实到乡(镇)、村管理,更具有自主管理性质。我们所追求的富有效率的红土地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应该是这样以绿色生态为核心,坚持以生态为先、新村为重、文化为要、景区为辅,把红土地文化与生态建设、新村建设、人们的生产、生活融为一体的多功能服务机制。

 

<!--EndFragment-->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红土地文化精神传承与时代创新分论坛论文之十五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