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民族之光网论坛  (http://mzzg.net/bbs/index.asp)
--  海防斗争  (http://mzzg.net/bbs/list.asp?boardid=43)
----  深情的怀念  (http://mzzg.net/bbs/dispbbs.asp?boardid=43&id=3260)

--  作者:wdy
--  发布时间:2014-1-22 22:54:24
--  深情的怀念

深情的怀念

 

———缅怀在炮击金门中献身的两位战友

 

朱炳初

 

“天涯地角有穷时, 只有相思无尽处” 。炮火硝烟早已散去, 岁月无痕已经远离。 然, 55 年前炮击金门战斗中牺牲的两位战友———吴瑞生、 张申奎的身影, 他们的献身精神和音容笑貌, 仍铭刻心中, 令我相思无尽, 追念不已。

我时常翻阅由我编校的战友回忆录 《激情如火的军旅岁月》 (解放军出版社出版),那里面有我为战友改写的回忆吴瑞生战友在炮击金门中献身的《炮火硝烟铸忠魂》 的纪念文章。每次读到它就会联想起另一位曾与我共过事的张申奎战友, 心情无比沉重, 让我追思那场极其悲壮惨烈的战斗。

1958 年 11 月 日的炮击金门, 是继 “八 · 二三”炮战后一次较大规模的战斗。也就是在这次炮战中,驻离金门最近的小嶝岛上,装备 160 毫米口径的迫击炮营三连一排一班的掩体,钻入了一发罪恶的重磅炮弹, 发出一声闷响, 整个掩体就垮塌了。工事内一个炮班、 几名民工及副指导员张申奎、 排长吴瑞生全部壮烈牺牲。此时, 我任团直指挥连测地排长, 正在大嶝岛指挥所值班, 得知这一消息, 异常震惊。

事后, 从曾赴现场的战友陈淼处了解到具体情况。据他说: 炸塌的掩体整整挖了两天, 才清理出被埋人员。吴瑞生同志的头被压在炮盘下; 张申奎同志被炸碎了, 左手被抛出掩体, 手腕上的表仍在走着,场面惨不忍睹……我听着流下了悲痛的眼泪,胸中喷出一腔仇恨蒋军的怒火, 它激励着我更加精心细致地测准金门岛上我炮击目标的诸元, 使我炮兵以准确猛烈的炮火打击敌人, 用捷报告慰在天的战友忠魂。

吴瑞生是我的同乡战友, 他家在宜兴市 (县) 闸口乡万福村,离我家高塍乡鲍庄村只有六七里路程。1954 年 月他在和桥中学、 我在宜兴一中初中毕业, 同时报考重庆炮兵学校, 他被分在十一连, 我在十连, 互不认识。 1956 年 10 月毕业后同时分配到驻福建连江县丹阳乡的步兵第八十四师炮兵团, 这就有了相互接触和了解的机会。

吴瑞生, 1934 年出生, 比我年长三岁, 显得老练成熟。他个头不高, 身体壮实, 肤色白皙, 脸上布满点点雀斑, 单眼皮, 却炯炯有神, 蕴含着沉稳与智慧; 他性格内向, 不善言辞, 但待人诚实、 厚道。在炮校学习刻苦, 表现出色, 成为学员中为数不多的共产党员, 毕业时成绩全优。分到炮团后, 战备观念强, 工作积极性很高, 富有上进心, 时间不长就成为全营干部的典型, 荣立三等功。每逢团里开会或有大的活动, 我总会找机会与瑞生这位同乡战友谈心拉家常、 讲战备, 比较多的话题是家乡的变化、 备战中的问题, 话虽不多, 但总有一种亲和力与亲近感,他的率直、 诚恳和谦逊,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俩分在不同的炮种, 难得有训练上的交流与比赛, 有时我想: 能否有同场竞技的机会呢?

事有凑巧, 1957 年 10 月, 全团从三个营中各选一个排, 举行体育器械操———单、 双杠一至六练习比赛。我带的榴弹炮营二连一排, 吴瑞生所在的迫击炮营三连一排,与加农炮营二连一排同场表演。我与他同为科班出身, 在炮校, 器械操是必修课。比赛中, 做单双杠动作, 身轻如燕, 灵巧自如, 不相上下, 排里战士的表演也相当出色。只是他带的排略高一筹, 当场评为第一名, 我排获第二。但事后有人检举, 三营有 “拼凑尖子” 的问题, 其中三人为冒名顶替。经团里核实, 被取消成绩, 收回奖状, 我排上升为第一。在我庆幸的同时, 又有些疑惑不解: 以瑞生同志的做人处世, 不至于会弄虚作假。为此, 我曾问过他。果然, 这并非个人意愿, 而是迫于营里某个领导的 “指示” , 他为自己的顺从懊悔不已。我记得事情过去许久了, 他还耿耿于怀, 决心以更为出色的表现弥补过失, 从而事事谨慎, 身先士卒, 一丝不苟。这次炮战, 他在排长掩体全神贯注地指挥两门火炮射击。当感到一炮发射速度有些慢时, 他冲出掩体跑到一炮阵地, 也正在这时, 惨剧发生了。一群朝气蓬勃的有为青年、 两位优秀的指挥员, 为战斗的胜利, 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张申奎同志是山东人, 1948 年入伍,解放战争中多次立功。 1958 年 月, 他任十一连副指导员, 我任团直指挥连测地排长,同时被抽调执行支农、 办人民公社任务。他以老大哥的身份带着我到连江县丹阳乡新洋大队与社员实行 “三同” (同吃、 同住、 同劳动) , 淘铁砂、 炼钢铁, 并丘密植夺丰收。这时, 我才真正认识、 了解他。张申奎同志与我差不多的中等个儿, 黝黑的肤色, 扁扁的脸蛋, 留着短发, 性格耿直, 说起话来快言快语。也许是曾当过农民, 干起劳动活来, 十分利索、 在行。我就显得学生样, 无所适从。 只能心中敬佩, 边干边学。 他颇具科学种田头脑, 遇有疑问, 就直截了当指出。比如并丘密植, 他就持反对意见, 据理力争。只是生产队长固执己见,未能改弦更张。有些事情我虽难理解, 但总感到他有谋略有志气, 总是支持他的主张。在淘铁砂、 砍大树炼钢铁的问题上, 他是持不同看法的。当时我还有些担心是不是跟不上形势?但实践证明, 他是正确的。他是个务实的人, 心胸坦荡, 无私无畏。虽支农只短短的 个月,但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他质朴厚道, 一身正气, 令我敬佩。 月中旬结束“支农” 任务后, 随即参加了炮战。这次炮击, 张申奎同志本应在连指挥所, 但为了更好地指挥炮班与民工, 他主动到一炮 (连的基准炮) 位, 与战士们一起投入战斗。

胜利是要付出代价的, 献身国防是光荣而神圣的。每当回顾镂骨铭心的记忆, 就感到心情无比的沉重, 感慨良多。与己相处共事的战友, 英年早逝,他们的品德与精神, 是我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每当遇到挫折或不公, 就会想到牺牲的战友, 他们那么年轻, 却早早地离去了, 而我年近耄耋仍然健在,子孙满堂, 悠然地过着退休生活, 还有什么理由计较这计较那的呢?只有放平心态, 珍惜光阴, 余热生辉, 奉献社会, 为中国梦努力奋斗, 才对得起他们,才有资格告慰先烈的在天之灵。

我的好战友, 安息吧!你们的精神与业绩, 将与日月同辉, 光耀千秋!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