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民族之光网论坛 (http://mzzg.net/bbs/index.asp) -- 论文 (http://mzzg.net/bbs/list.asp?boardid=48) ---- 革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专题论文之三 (http://mzzg.net/bbs/dispbbs.asp?boardid=48&id=1464) |
-- 作者:wdy -- 发布时间:2011-11-13 22:21:14 -- 革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专题论文之三 浅谈营造红色文化的氛围
|
-- 作者:wdy -- 发布时间:2011-11-13 22:21:35 -- 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红色文化是我国人民在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百年抗争”中逐渐形成的,反映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红色文化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红色代表的是无数革命者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和牺牲精神。我们的国旗、党旗、军旗及红领巾、军徽的都是红色的,它象征着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这是早已为全国人民所熟悉所认同,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是永远不会磨灭的。可以说红色文化已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中,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红色文化虽然兴起于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但它也是与时俱进的,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涌现出富国强兵精神、抗震抗灾精神、奥运精神等等,都是红色文化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可以说红色文化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的重要源泉。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渴求日益迫切,这就需要各级政府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精心的组织,不断激发蕴藏于广大人民群众中的红色情结,大力鼓励和扶持人们自觉地投身于红色文化传播的热潮之中。而这最健康、最富有激情、最催人奋进的红色文化,就成为人民群众最迫需要最乐于接受的精神食粮。大家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是由于党和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人民群众对众多的红色文化作品百读不厌。众多的红色影视百看不厌,众多的红色歌曲百唱不厌。特别是近几年来,许许多多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团体唱红歌、演红戏、讲红故事遍布全国各地。笔者亲历福州五一广场的“激情广场大家唱”的动人场面,人们不分职业,不分男女老少,数以万计的人们齐聚广场,愉快的歌声此起彼伏。由此可见,红色文化有最广大的文化受众和最辽阔的文化市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旋律;不论那一个人,都熟悉国歌和《东方红》的旋律;不论城市乡村,也不论街头田间,只要唱起红歌,跳起红舞,就立刻吸引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参与,广泛群众的自觉参与,才能形成一种持久的,广泛的氛围。这就是红色文化最强大的生命力。 红色文化既然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就必然要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人民群众即是红色文化的传播者,也是红色文化的受众者。我们党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靠什么?当然要靠红色文化,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只有把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红色文化才会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红色文化 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30日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因此,一方面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应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它已渗透到人们生活各个角落。而且互联网对中、青、少、儿的影响尤为突出。如最近美国示威者“占领华尔街”事件,最初是由几十个学生和未就业者发起的,经过互联网传播后迅速升温和扩散,很快就波及到洛杉矶、芝加哥、波士顿等大中城市,并在三周后,蔓延至美国首都华盛顿,演变成一场规模较大的“占领华盛顿特区”运动。还影响到英国、德国等地的支持抗议活动。而在中国则是另一翻景象,尤其是中国网“身边的感动”以及在网络上开展全国“双百”评选活动等等,都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因此互联网信息文化传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为此,要大力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传播,特别要在网络上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占领网络信息传播制高点。广泛开展文明网络创建,推动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督促网络服务企业履行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不为“黄色”、“黑色”有害信息提供传播渠道。我们要正确运用互联网这个覆盖面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信息平台,去不断拓展和营造更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