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民族之光网论坛 (http://mzzg.net/bbs/index.asp) -- 海防斗争 (http://mzzg.net/bbs/list.asp?boardid=43) ---- 在《八.二三炮战》座谈会上讲话——洪秀枞 (http://mzzg.net/bbs/dispbbs.asp?boardid=43&id=203) |
-- 作者:wdy -- 发布时间:2009-10-11 17:38:35 -- 在《八.二三炮战》座谈会上讲话——洪秀枞 在《八·二三炮战》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英雄三岛”民兵代表 洪秀枞
同志们,今年是“8·23”炮战50周年。新四军研究会在厦门和三岛召开当年参加炮战的同志举行座谈会并赠书,对发扬我军光荣传统,把这段炮战历史传给下一代很有教育意义。我谨代表英雄三岛民兵向在“8·23”炮战中为保卫海防英勇牺牲的解放军烈士致默哀,向在炮战中牺牲的民兵烈士致默哀。 英雄三岛是由大嶝、小嶝、角屿三座小岛组成的,与金门岛隔海相望,是厦门前线的前线。蒋介石逃离大陆后不甘心失败,在金门驻守十万重兵,企图依仗美国撑腰,反攻大陆;当时我驻守三岛的解放军只有一个团,连同三岛民兵加在一起约有4000人,国民党兵力占绝对优势。当时海峡两岸处于战争状态,炮火纷飞硝烟滚滚,蒋介石的飞机、大炮、舰艇、小股特务,不断在我前沿阵地扔炸弹,拦劫我近海商船渔船,炮轰我大嶝、小嶝、莲河,海狼艇、蛙人队偷袭我民兵哨所。1954年7月1日,金门炮兵两个连乘我党33周岁生日,炮击我下海渔船,打死打伤我渔民数十人,1957年金门炮兵炮击我大嶝山头村,炸塌了一座坑道幼儿园,31名儿童被炸死。 三岛民兵是一支有战斗力的民兵队伍,这支队伍是1950年组建的,长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并肩战斗,同守海防,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民兵和解放军是同一条战壕的亲密战友,被解放军称为不穿军装的兵,数十年来这支队伍多次立功受奖。 1、1955年,团中央召开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共青团中央奖励小嶝岛一面《朝气蓬勃永远前进》的锦旗。 2、196 年国务院颁发了由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名授予小嶝岛先进单位的奖状一面。 3、1960年初,省军区作出向小嶝民兵营学习的决定,《福建日报》发表了向小嶝民兵营学习的社论。省军区政治部印发刘少奇主席接见我与吴元明大幅照片张贴到全省各民兵营。 4、福州军区决定树立小嶝民兵营为《前线钢铁民兵营》,拟报送华东局,只因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刮来了,华东局已无法履行职责才没搞成。 5、福建省将洪秀枞事迹编入小学课本。 6、北京电影制片厂以小嶝为题材,拍摄了故事片《英雄岛》,八一电影制片厂张加毅到小嶝岛拍摄了一部新闻记录片《海防民兵》。 7、50年代,小嶝民兵队长洪顺利、小教导员洪秀枞2人先后参加了全国人大第二届代表大会和第三届代表大会,并且两人都参加了大会主席团,一幅毛主席和钱学森、陈永贵,另一幅是刘少奇和洪秀枞和吴元明两幅照片,同时登在首都各大报纸头版。一个只有1400多人口的小乡村。先后两人参加了两届全国人大会议主席团,这在全国当时是比较少见的。 8、阳塘铁甲队队长张韭菜被选举参加了全国政协会议,并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9、三岛民兵在保卫海防斗争中各项任务完成比较出色,立功的人很多。洪顺利和洪秀枞都是多次出席全国性会议,多次见到毛主席和周总理。整个三岛有6名民兵参加全国民兵代表积极分子会议(大嶝小嶝各3名)。我们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成绩和荣誉应归功于党,归功于人民解放军,功劳是大家干出来的应该谦虚谨慎。 “英雄三岛”这个命题不是三岛自己提出来的,也不是哪级党组织命名的,英雄三岛在福建前线很早就流传开,叫得很响亮,很普通,各种报纸、杂志,各级领导开会做报告,凡是说到大嶝小嶝的事,都会提到“英雄三岛”、“英雄三岛”的名字,连普通群众都知道,几乎是家喻户晓。 英雄三岛的名声为什么传得如此广泛,道理很简单:是打出来的,是三岛人艰苦奋斗干出来的,习近平、何立峰等领导同志都讲过“英雄三岛”。我们要发扬“英雄三岛”精神。 什么是英雄三岛精神,我的实际体会是: 1、是无私奉献的精神——即把一切奉献给党,奉献给国家,奉献给海防,奉献给人民,从不计较报酬。50年代初,前线形势紧张。上级通知,构筑阵地做工事。当时需要大量木料、石头、水泥,任务下到乡里,小嶝是个穷乡,偏偏缺木头、石头、水泥,困难很大,当时愁得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我想我是共产党员,即使天大的困难也要完成任务,晚上我对着天井大门,苦思苦想,穷急生智:大门不就是木头吗!于是决定从我家做起,首先说服我婶婶和叔叔带头拆木头、拆大门、拆阁楼楼板,然后动员全乡团员干部带头拆。同时组织团员民兵打石头、下海捞石头。我亲自下海捞石头,全村家家户户大门拆得光光的,并把木头送到阵地上去,整个小嶝没有一扇大门,成为名符其实的夜不闭户乡了。这是无私奉献,不要任何报酬! 2、勇敢战斗,不怕牺牲。“8·23炮战”是一场规模空前大恶战,从8月23号开始,至1959年1月9日,共计130天,国民党损失惨重,三名中将毙命,7000名士兵丧命,击沉击伤舰艇23艘,击落击伤飞机34架,粉碎了蒋介石妄图反攻大陆的图谋。打破了艾森豪威尔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取得炮战的胜利。 炮战中,三岛民兵始终与人民解放军炮兵同在一条战壕。担任作战、运炮弹、运木料、抬石头、救护伤员、抢修工事。炮战中男女民兵积极性都很高,主动请战,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有一天,炮兵部队七连二炮阵地中弹伤亡很大,只剩下一个重伤员,其余全部牺牲,大炮右脚被炸断,我马上带上担架班和一个女炮班立即上炮位。我叫张文顺把重伤号迅速拉到包扎所救治,把烈士遗体立即抬下阵地。指挥女民兵班清理好炮位上的血渍,把炸歪的右炮脚压上大石头,垫上大沙包,把炮校正固定好。把炮膛内的炮打出去,全班女民兵带着仇恨,顶替了炮兵继续战斗。受到领导的表彰。 我要特别讲讲无名高地的一场血战。10月9日,小嶝后堡无名高地,一场炮战打得很激烈,蒋舰在美国5艘驱逐舰的掩护下向金门运补。此时,蒋军已到了弹尽粮绝,决心决一死战。毛主席指示开炮专打蒋舰不打美舰,炮战双方非常激烈,蒋军发射了毒气弹。 后堡无名高地我军驻扎了4个炮连(其中3个160炮连,1个榴炮连),160炮连,中弹最多,部队伤亡很大,一个连只剩下十几个人,阵地遍地是血,民兵也牺牲4人,牺牲得很悲壮。看了这么多战士牺牲,我心痛得哭了,立刻指挥民兵清理现场,把伤员和牺牲烈士抬下阵地。牺牲的民兵就地处理,为烈士买了棺材、衣服,为烈士清洗整容,现场开了追悼会,民兵周谋荣父亲在炮战中英勇牺牲,我迅速把周谋荣从另一个炮阵地上找回来参加了追悼会,并请他讲了话。他表示要化悲痛为力量,为父亲报仇。我交待谋荣回去要看看妈妈,安慰安慰她,他没有回去,立即回到阵地参加战斗。 3、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世界很不平静,美国在亚洲东方到处兴风作浪,打着联合国旗号进攻朝鲜,越过三八线,美国第七舰队陆军、空军开进台湾,在我国周围建了多个军事基地,美国还出兵中东,入侵战略物资丰富的黎巴嫩贝鲁特、伊拉克。 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不断派飞机、舰艇、大炮轰炸我沿海城市,拦劫我商船、渔船,炮击我厦门、大小嶝、莲河。炸沉我护卫艇2艘,摧毁我村庄,造成我重大损失。 为了保卫海防,三岛1950年就组建了一支组织健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负其职的民兵队伍。五十年代初,三岛前线吃紧,上级通知,加紧构筑阵地。从1952年至1954年,用了三年时间挖通了露天阵地,包括碉堡、交通壕、防炮洞、反坦克战壕、地下阵地、坑道,形成了坑道网,做到部队通到团营连排,地方做到村村通,坑道做到能防空、防炮、隐蔽群众、疏散群众、运送伤员、运送各种物资。军队和民兵合作,艰苦奋斗,终于修成了工整的露天工事和坑道,保证人民生命安全。 特别是1958年,福建前线战斗越来越紧张,真是乌云压城城欲摧,包括空战、海战、炮战。毛主席分析形势,决定以炮战方式惩罚金门蒋军,调动全军五个大军炮兵500多门部署在金门周围。炮战从1958年8月23日至1959年1月9日止。特别最初的一个月中,炮战打得最激烈,最残酷,地面建筑被打成一片焦土,而民兵的支前工作也是最繁重、最艰苦、最累。民兵很少有休息时间,白天要和军队一起参加炮战,晚上天黑以后每晚有五六条大帆船,满载各类战备、军需物资,驰向小嶝补给。小嶝是个小岛只有一座小码头,大船无法靠岸,船进入浅水区锚泊由民兵跳下水卸货。 民兵支前工作是一项最繁重的任务。炮战中每天要消耗数千发炮弹和大量大木头。这些战斗物资都是死沉死沉的,每发炮弹七、八十斤重,一箱只能装一发炮弹,一根大木头要用4个人抬。每天大船进港泊锚时,全体民兵跳到齐腰深的水里按照各人分工,把战斗物资(炮弹、木头)、军需物资(衣服、白布、擦炮布等)、生活物资(柴、米、油、盐、酱、醋、茶),卸下船淌过齐腰水深,还要爬一座山坡,再走一华里的路程,才能送上阵地。年轻人走得气喘吁吁,女同志扛得筋疲力尽,有的疲劳过度,眼睛黑得睁不开,一躺下去就睡着了,为了抢时间,不回家睡觉而是躺在路上野地里就地睡觉。洪秀枞在炮战时和大家一起打炮弹,因过度劳累,两次吐血,区委书记强迫我住院,但我只去药店买了一副药,又回到小嶝继续参战。乡妇女主任蔡闷是个老民兵,炮战时怀孕支前不慎流产,刚十天,身体还很虚,婆婆不让她参战,她找了一个女伴,也来一起抬石头木头。 炮战时,因准备工作比较仓促,露天工事多,炮战极其激烈,损坏的阵地、工事多,因此每晚都要抢修工事,每个民兵每晚睡觉的时间都很少。我炮兵、海军、空军和民兵打了个大胜仗,严惩了蒋军,打得英勇顽强,打出了威风,震惊了世界,震慑了台湾,打得蒋军钻地道,插了白旗。从此以后,蒋军比较老实了。 4、鱼水情深。角屿岛上驻了一支陆军连队约200多人,这是一座无人小岛,全岛没有一户人家,部队上岛后到处找不到一滴淡水,最后请求小嶝支援,乡政府立即到后堡村组织20名男女民兵各人自带水桶、扁担、提水瓢,装满水用小船再送到角屿供应部队。从此这里男女民兵成为固定向角屿部队的送水队,不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平时战时从不耽误送水任务。这支送水队从1949年10月一直挑到1989年10月,一共送了40年;九十年代初,刘为灿同志出资造了一条小船,从此这支送水队方把挑水任务交给了水船负责。1995年由国家水利部出资铺了一条海底水管,把水从大陆引到了三岛,从开天辟地以来,彻底解决了三岛吃水用水问题,做了一件大好事。 弹指一挥间,“8·23炮战”已过去50年了。炮战以后,海峡两岸形势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由硝烟滚滚变得比较平静。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处理港、澳、台关系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国两制,统一中国”的方针,提出了两岸实现“小三通”,海峡两岸、海基会、海协会在新加坡举行了会谈,达成了“九二共识”。21世纪以来,两岸关系有了较大发展。台湾地区领导人连战、宋楚瑜、郁慕明多次来大陆探亲认祖扫墓。还受到我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互相有了较多共同点,台湾地区企业界人士,来福建厦门投资办厂多达数百家。台湾地区来大陆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一件大好事,加深了两岸人民的相互理解,消除了两岸各界人士历史上的恩恩怨怨,增强人民之间的友好团结,对实现“一国两制,统一中国”十分有利。目前已经看出,两岸硝烟已经散去,隆隆炮声已经听不到了,前景光明。我们现在虽然已经老了,但仍愿意为统一中国尽一些微薄之力。 九十年代我退休了,过着清闲的生活,但我不甘心寂寞的生活,退休不是革命事业的结束,我要履行我的入党誓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我虽老但不言老,我没有停下脚步,积极主动的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到大嶝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做报告,参加海洋渔业局关工委工作,暑假期组织儿童参加夏令营活动。对困难户、贫困学生主动从经济上给予帮助。对我们国家发生的地震、水灾、旱灾都主动的捐款、捐物,现已捐三万多元,虽然如今年岁已老,七十三了。我决心生命不息奋斗终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