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民族之光网论坛 (http://mzzg.net/bbs/index.asp) -- 苏南抗日根据地 (http://mzzg.net/bbs/list.asp?boardid=32) ---- 为什么在战斗前塘马地区聚集众多的党政机关人员? (http://mzzg.net/bbs/dispbbs.asp?boardid=32&id=3284) |
-- 作者:wdy -- 发布时间:2025-10-8 9:27:49 -- 为什么在战斗前塘马地区聚集众多的党政机关人员? 笔者按:经考证,对罗、廖首长本身在主观上而言,聚集那么多人并非他俩所愿。为什么塘马战斗聚集那么多党政机关人员,外因是敌人“清乡”逼迫的,内因是新四军内部出现问题导致的。由于以往对这个问题考证不深入,致使罗、廖首长被不少人诟病至今。 为什么在战斗前塘马地区聚集众多的党政机关人员? 新四军十六旅塘马战史考证之四 新四军十六旅塘马战史考证委员会 王东炎 执笔 塘马地区处在日军(北)与顽军(南)防线之间的中间地带(两军防线直线距离约30公里)。塘马北方向有日军金坛、薛埠、天王寺三个大据点,距最远的金坛据点也只有25公里左右(直线距离)。众多的党政机关人员聚集塘马一地,肯定是不妥当的,这是军事常识。 塘马战前为什么聚集众多的人员?《纵论塘马战斗》(下简称《纵论》)的作者认为, 聚集众多党政机关人员的主要原因是“开会”,因为要开会,才召集聚集了众多的人。书中说到:“塘马战斗前几天,苏南党政机关的人员云集塘马是事实。这到底为什么呢?很简单,就是开会。“(第53页) 那么开会又是谁决定的呢?书中说到:”特别是欧阳惠林,他当时是苏皖区党委秘书长,苏皖区党委的事主要由他和罗、廖三人决定。因此可以推断,苏南党政干部云集塘马是由他们三人决定的。“(第53页) <!--EndFragment--> |
-- 作者:wdy -- 发布时间:2025-10-8 9:29:44 -- 一、经考证,因开会之由,召集聚集众多人员不是史实。史实是先人员被迫聚集,后才开会 由于敌人路东”清乡“来的非常突然,新四军十八旅受到较大损失。中共江南区党委和江南区行政委员会、及其下属第一、二、三行政区机关人员在路东难以立足,不得不分区紧急撤离部队和人员到江北。 位于太滆区的十六旅四十八团团部和二营(原番号为五十二团二营),奉江南区委(六师)之命,仍坚守江南坚守太滆区的锡南、苏西地区。这个地区还有未撤往江北的中共江南区党委机关人员、第六行政区机关及下属行政机关部分人员等。中共江南区委(六师)领导的意图是不撤离,坚持斗争,归十六旅指挥,在情况允许时,伺机恢复路东的原根据地(四十八团起源于“沙家浜”)。因此,罗、廖首长特派王胜参谋长兼四十八团团长,加强领导开展斗争。 由于四十八团军政主官缺乏坚持锡南、苏西地区的信心,夸大敌情威胁,使罗、廖首长误信其言,不得不同意四十八团二营撤到塘马(经六师批准)。中共江南区委机关、第六行政区机关及下属机关部分人员,也不得不随之于1941年11月7日之后,撤到塘马地区。由于四十八团党委班子发生思想斗争,后经罗、廖首长查询,四十八团主官有谎报军情之嫌, 报六师查核后批准,王胜参谋长受降职处分(政委罗福佑还有其他问题,之前就已撤职处分),暂任四十八团团长,准备过几天离职到江北学习。 |
-- 作者:wdy -- 发布时间:2025-10-8 9:30:51 -- 太滆区党政人员到塘马之前的10月份, 已经有中共路西北特委(书记陈洪被俘)、驻句容的第五行政区机关(茅山区)第五保安司令部因遭敌人袭击(巫恒通专员被俘牺牲), 突围人员被迫撤到塘马。 以上人员被迫撤到塘马,就是塘马聚集人员大为增加的主要原因。 战前聚集塘马地区党政机关单位有:中共苏皖特委机关(与撤到塘马路西北的特委于11月1日开会合并);中共江南区委机关人员(领导人已撤往江北,区委已停止行使职权);苏南行政督察公署和苏南保安司令部(江南行政区第五、第六行政区委和第五、第六保安司令部撤到塘马后,于11月15日后开会合并);还有第五行政区的江苏镇江、江宁、句容、安徽当涂抗日政府,丹南行政办事处;第六行政区的溧阳、溧水、金坛、武(进)南抗日政府、宜武锡行政委员会、金丹武行政办事处等。党政机关人员加上十六旅机关非战斗人员, 聚集在塘马达到近千人。 很显然,不是召开会议聚集了众多的党政机关人员,而是机关人员聚集后才召开的会议。还有税收工作会议,也是在聚集后召开的。塘马聚集党政机关人员过多,对罗、廖首长和欧阳惠林特委书记并非主观意愿,开会也是聚集之后的顺势而为。 为此,罗、廖首长也采取了措施疏散人员。部队方面,四十八团团部领导张鏊、黄峰等就是战前两三天带领一部分人撤往江北的,但地方人员还正待准备疏散转移时,敌人的远程奔袭就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