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页  |  关于本站  |  民族英名  |  史海钩沉  |  红色景点  |  历史评论  |  军史论坛  | 
今天是
当前位置 -- 民族之光网首页 > 史海钩沉 > 历史揭秘

东南亚华侨的抗日救国运动
http://mzzg.net 2021-4-3 17:01:41
[浏览次数: 1481 ][字号: ] [打印] [关闭]
 
郑炳山
 
    毛泽东同志在评价伟大的抗日战争时说过:“中国军队和广大官兵在前线流血战斗,中国的工人、农民、 知识界、 产业界, 在后方努力工作, 海外华侨输财助战, 一切抗日党, 除了那些反人民分子外,都对战争有所尽力。” ①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 海外华侨也是这场全民族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力量。他们在人力、 物力、 财力等方面支援祖国抗战,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历史证明,海外华侨以空前的爱国热忱支持和参加祖国抗日战争的丰功伟绩, 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光辉篇章, 而且是永远激励中华民族爱国热情的伟大精神力量。
 
    中国的抗日战争,又称八年抗战,是从 1937 年“七 ·七” 卢沟桥事变算起,至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止。其实,日本从明治维新以来就确定了侵华的基本国策,并不断发动对中国的侵略。如 1928 年的“济南惨案”,1931 年的“九 · 一八”事
变、1932 年的“一 · 二八”淞沪抗战等等。海外华侨和抗日救国运动,也从这些时候就已经开始。而从1937 年的“七 · 七”卢沟桥事变以后, 海外华侨的抗日救国运动,也进入到全面的、持久的、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抗日救国热潮,被称为是继支持辛亥革命之后,海外华侨的第二次爱国高潮。
 
    东南亚,是指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和南洋群岛两大地区,包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当时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合称马来亚)东帝汶和文莱等国家和地区。华侨习惯把东南亚称为南洋。据国民党中央侨委会的华侨人口统计,其中东南亚的华侨人口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数字是“暹罗(今称泰国)250000 人, 安南(今称越南)300000 人,缅甸 300000人,马来亚(包括新加坡)2300772 人,北婆罗洲 68034 人,菲律宾 15000 人,荷属东印度(今称印度尼西亚))1344809 人,……共 800 万人。②但是,也有人统计为 1100 万人,不过,这些都不是非常精确的统计数字,只是个大体的估计数而已,但大部分单位和个人认同当时南洋华侨人口800 万人之说。当时,全世界华侨1000 万人左右,东南亚的华侨人口占全世界华侨人口的 80%左右。 当时,福建省的华侨绝大部分聚居在东南亚,去美洲和欧洲的人很少。
 
    抗日战争爆发后,海外华侨焕发出极大的民族热忱,表现出热烈的爱国行动,成为祖国抗日军民坚持抗战的巨大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曾被誉为“中国对日抗战的四大支柱之一。”海外华侨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本文着重介绍东南亚华侨对抗日战争的巨大贡献):
 
    一、 广泛组织抗日救亡团体
    海外华侨的抗日救国运动,是在各地抗日救亡团体的领导下进行的。
早在1928 年 5 月3 日,日军野蛮占领我国山东省济南市,制造 “济南惨案”,陈嘉庚就于是月下旬在新加坡组织“山东筹赈会”。他在筹赈山东惨祸全侨大会上说:日军“侵略我主权,惨杀我同胞……其野心凶暴,险恶蛮横,实全世界所未有。今我国势虽弱,然人心未死,公理犹存,必筹相当之对待。”
 
    1931 年,“九 · 一八” 事变的消息传到海外,侨众哗然, 强烈谴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的狼子野心, 抨击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1931 年 9 月 23 日,菲律宾马尼拉的侨团发起组织“菲律宾华侨救国会”,11 月 23 日召开全菲律宾华侨救国代表大会,代表们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抨击中国历届政府无能,使祖国备受帝国主义欺凌和丧权失土之辱。大会在 《宣言》中称:“此次倭寇乘着我国天灾人祸之际,不宣而战地强占了我东三省,有守土之责者,持不抵抗于前,任由倭寇凶横无忌,复倡和平镇静于后……事实告诉我们,国家危急到这种田地,专赖着几个拥兵自卫者,或几个常持着弱国无外交的外交官去挽救那么危险的狂澜,那是梦想的……”大会通过决议,决定通电南京政府立即以武力收复失地,停止内战,促成统一,共同抗日。并筹募捐款,支持马占山领导的东北义勇军抗日和抵制日货等活动。
 
    贪得无厌的日本帝国主义又于1932 年 1 月28日,猖狂进攻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十九路军英勇抵抗,但蒋介石政府仍然不肯积极给予支援,致使十九路军在上海孤军苦战。
 
    1932年2 月3日,菲律宾华侨社团召开各团体联席会,成立 “菲律宾华侨国难后援会”,推举李清泉为主席,该会成立后,立即筹募捐款并发动侨胞献金购买飞机,支援十九路军坚决抗日。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海外华侨的抗日救国运动也进入一个新的高潮,各种抗日救国团体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几乎华侨的各阶层、各行业、各地区、各侨团、各党派都组织了抗日救国团体,开展各种抗日救国活动。据统计,“七 · 七”事变以后,仅菲律宾华侨组织的各种抗日救国团体,多达 140 多个。
 
    1938 年10月,陈嘉庚接受菲律宾侨领李清泉、印度尼西亚侨领庄西言和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孔祥熙的建议,在新加坡召开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代表大会,成立“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南侨总会”的成立,标志着南洋华侨的抗日救亡运动已发展到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从此,800 万侨胞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第一次不分地域、帮派,不分政治倾向、不分阶层地团结起来,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而共同奋斗,真正做到“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到1940年,南侨总会领导的基层抗日救亡组织已达702个,为推动南洋华侨的抗日救国运动, 做了巨大的贡献。
 
    二、 踊跃捐资支援祖国抗战
    筹募大量捐款和物资,支援祖国抗战,是华侨抗日救国运动最突出的表现。抗日战争开始后,在当时国破家危、许多省份被日寇占领的困境下,在当时国际援助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华侨捐款、购买公债以及侨汇是国民政府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支持抗战的重要财源。抗战期间,华侨捐献资财支援祖国抗战为数甚大。据台湾出版的《华侨革命史》记载:“据估计,在抗战初期,华侨每月捐助军饷约二千万元,几占当时全部抗战军饷的三分之一”,而华侨每年寄回赡养家庭的侨汇,尚未统计在内。“依此推算,海外侨胞,几乎负担抗战时财政经济之半数”。又“当抗战开始时,政府发行救国公债五亿元,海外华侨即认购半数以上。”③陈嘉庚领导的“南侨总会”成立后,在动员东南亚各国华侨捐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南侨总会”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地抗日救国团体的宣传动员下,捐款筹赈工作步步深入,出现了“风起云涌,山呼海啸,热烈情形, 得未曾有” ④的大好形势。侨胞们通过特别捐、常月捐、年捐、货物捐、 节日捐、娱乐捐等十多种捐款形式,以及义卖、义演、购机、购买公债等多种形式筹款,无论哪种形式,都得到侨胞们的热烈响应,尽最大努力捐献。
 
    据国民政府财政部编制的“中华民国海外侨胞赈灾及慈善捐款一览表” 的统计, 东南亚华侨在抗战中的捐款情况如下:
    上表没有说明“上期捐款数额”的具体时间,估计是指抗战开始后至 1939年6月的时间。如果把这两个时期的捐款数字加起来,则东南亚一些地区华侨捐款的数字是:马来西亚35867554.46元 ,其中新加坡11438765.87元;菲律宾6481335.97元;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 618311.17元;爪哇50126005.09元;西里伯士1171394.42元;婆罗洲 3778549.83元;安南(即越南)2939135.29 元;泰国6502778.54元; 缅甸3529464.19元。当然,这个统计表统计的数字,还不是抗日战争的全部时间,也不是东南亚所有的国家和地区,更不是华侨捐款的全部数字。如果把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和东南亚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华侨全部的捐款都统计起来,肯定会比这个数字多得多。
 
    据陈嘉庚在《南侨加快录》估计,南侨总会从1938年10月建立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四年来筹交给国民政府的捐款,总数达国币 4 亿元。⑥除了汇交给国民政府的捐款以外,南洋华侨的许多抗日救国团体还把大批捐款和物资,直接送给英勇杀敌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
 
    如1938 年3月,菲律宾华侨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会得悉八路军在前线英勇善战,战绩辉煌,非常高兴,特由该会主席颜受敕亲自写一封信给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将军说:“公率三军,捍卫北疆,捷报频传,侨众欣慰”,并汇国币一万元给八路军将士添购雨具之用。后来又汇一万元港币给新四军。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蚁光炎除发动泰国华侨捐献大批款项给国民政府,也捐助一些给八路军和新四军。他曾托翁向东运送两辆救护车和大批药品到香港,交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转交给八路军和新四军。
 
    1939 年,蚁光炎到香港时,又把一笔捐款和运抵香港的抗日物资, 亲自交给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并与何香凝及廖承志母子亲切会见。在广大华侨踊跃捐资支援祖国抗战的热潮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生动事例。旅居北婆罗洲山打根侨胞郑潮炯,是一位以卖瓜子为生的小贩,曾7 次沿门义卖瓜子,并将所得的 350 元叻币全部捐给祖国抗日。1940 年初, 其父在老家广东新会被日机炸死,他非常悲痛,决心进一步筹措捐款支援祖国抗日。但苦于家贫如洗,意捐无力。便毅然把他的第四幼子卖与他人,换来乳金80 元叻币,悉数捐献给祖国。1940 年9 月10日,他又弃家外出, 自备旅费,为祖国筹募捐款。他从山打根出发,经亚庇、沙捞越、新加坡至马来半岛,走遍大小城镇百余座,沿途义卖瓜子,共筹得叻币 5800 元(折合国币 40000 元),全部捐献给祖国抗日。印度尼西亚的侨商刘长英,抗战爆发后,其子刘盛芳回国参加空军,曾多次架机歼敌。1939 年冬不幸在陕西省南郑县上空与敌机交战中牺牲。国民政府航空建设委员会给刘长英发去慰问信及烈士抚恤金。但这位烈士的父亲却强忍悲痛作复:
“悉小儿盛芳在南郑空战殉职,蒙航委会特恤国币 1 万元,感与悼并。……值此抗战时期, 国家经济上还待张罗之际,实不敢受领,拟请将盛芳恤金,全部捐赠给祖国为抗战经费。”
 
    三、 组织 3 千多位南侨机工回国服务
    “南侨机工” ,是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的简称,也是抗日战争时期从东南亚各国矢志报国、自愿回国参加抗战的华侨汽车司机和修理技术人员的总称或统称。抗战开始后,我国沿海口岸和码头先后被日本侵略军占领或封锁。新开辟的滇缅公路成为我国对外交通的主要路线,大批抗战物资要从这条路运回国内,但缺少熟练的汽车司机和汽车技术工人。因此,西南运输总处主任宋子良便向海外侨胞和南侨总会伸出求援之手, 要求尽快选派汽车司机及修理技术人员回国支援抗战。
 
    南侨总会接到祖国西南运输总处的请求后,于1939 年2月7日发出第六号通告《征募汽车修机驾机人员回国服务》。南侨总会第六号通告发出后,立即得到广大侨胞的热烈响应,很快出现了报名热潮,出现了父送子、子送父、妻子送丈夫的动人场面。
 
    新加坡华侨机工郑文通说:“在新加坡我是个汽车司机,总想回国为抗日出一点力,哪怕战死疆场也尽了我一片赤子的心。”因此,当他看到南侨总会第六号通告后,非常高兴,立即赶去报名。福建省安溪县华侨女青年白雪娇是瞒着父母报名参加南洋华侨机工服务团的。出发前她写一封信给她父母亲,信中说:“亲爱的父母亲:别了,现在是什么也不能阻挠我投笔从戎了……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所怀念热爱的……这次去,纯为效劳而去的……此去虽然千山万水,安危莫卜,不免凄怆心酸。但是以有之(身躯),以有用之时间……尤其是在祖国危验的时候,正是青年奋发效力的时候……自己能为祖国做点事,就觉得此生不曾辜负父母亲的养育之恩。”马来亚华侨女青年李月美,因恐怕南侨机工不招收女的,因此女扮男装参加了南侨机工,服务于滇缅公路的运输工作。在一次翻车受重伤送到医院抢救中,才被发现她是女的,被称是“当代花木兰” 。
 
    从 1939 年 2 月发动至 9 月份,南侨总会共选派南侨机工 3192 人回国服务。他们回国的途径分两路,一路从越南海防回国,一路从缅甸仰光回国至云南。兹将 1939 年南侨机工回国服务的情况列表如下:
 
    (一)由马来亚经越南回国的
    (二)由马来亚经仰光回国的
    以上两项回国机工总计 3192 人。⑦四、反投降、反分裂,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坚持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早在 1935 年就发表了著名的《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呼吁由工农军政商学各界一切愿意抗日救国的党派和团体,以及国外侨胞和中国境内各民族的代表组成领导抗日救亡的国防政府,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绩的主张。1937 年的中日战争开始后,海外华侨对国共两党就明确表示了“深望国内能团结对外”的态度。1937 年 9 月,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消息传到海外后,侨胞们衷心拥护。“菲律宾侨胞劳工抵制日货大会” 拍电报给国共两党表示祝贺,并“恳请两党同志,贯彻亲密合作,共同御侮”,共同建立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表示“誓与全体侨胞手携手肩并肩的追随两党同志共同奋斗。” ⑧在广州、武汉相继被日军占领的紧急情势下,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公然发表对日和平谈话,一时妥协气氛弥漫重庆,出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绩的最大危险。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过去与汪精卫私交颇好,曾拟邀请他到厦门大学担任校长(后未果)。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爱憎分明,对汪精卫的言论和举动十分愤慨。曾连续 3 次致电汪精卫,怒斥汪精卫是秦桧、张昭。
 
    1938年10月下旬,陈嘉庚眼看汪精卫已不可救治,便以参政员的身份,在重庆第二届国民参政会上,提出“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的提案,获得一致通过。邹韬奋称这寥寥十一个大字“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⑨汪精卫降日后,派汉奸陈春木去劝说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蚁光炎,要他放弃抗日主张和行动,要给予重利,并发出如不答应后果自负的通牒。矢志报国的蚁光炎丝毫不为所动,当场把陈春木训斥一番,然后把他赶出去。
 
    “皖南事变” 的消息传到海外,广大侨胞对国民党反动派这种分裂团结、破坏抗日的倒行逆施,十分愤慨,群起谴责。东南亚的多家华文报纸,如实报道了事变的经过,抨击国民党无罪派的卑鄙无耻。菲律宾 《建国报》于 1941 年1月19 日刊登了周恩来为皖南事变愤怒的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并发表该报社论《枪口一致向外》,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民报》1941年2月18 日发表短评:《勿为亲者痛仇者快》的文章,新加坡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纸—《南洋商报》也于是年1月17日发表《民主团结乎? 独裁反共乎?》的社论,尖锐指出:“祖国抗战进入最后重要阶段,民主团结则生,反共分裂则亡。”马来亚槟榔屿《现代日报》2月25 日就“皖南事变”的真相发表评论说,所谓 “军令”问题,实际是党派问题、政治问题。为维护团结抗战的局面,必须立即实现中共提出的十二条解决办法,认为:“要解决国共间的一切问题,恢复国共的政治合作,就必须根据这些条件,实现这些条件。”缅甸首都仰光的华侨总工会、店员救亡协会、学生救亡协会,缅华妇女联合会……等 8 个侨团于 1 月 28 日联合发表《呼请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宣言》,指出:“我们拥护统一战线彻底抗战,我们反对的是那些假扮抗战和抱着党派偏见,诬陷倾轧及播弄是非、制造内战之奸徒。”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还发出通电和《告侨胞书》,揭露事件真相,要求释放叶挺军长。⑩
注:
①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1033 页,人民出版社 1991 年出版。
②1941 年 12 月 12 日《解放日报》海燕的文章:《太平洋战争中谈南洋华侨》。转引自《华侨抗日救国史料》156 页。中共福建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中国华侨历史学会 1987 年出版。
③(华侨革命史》下册 686 页,台湾华侨协会总会主编,台北正中书局 1981 年出版,台湾华侨协会总会印行:《华侨与抗日战争论文集》上册第 7页,台湾海宇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99 年出版。
④郭梁、蔡仁龙:《华侨抗日史略》,《华侨抗日救国史料》第 19 页。
⑤孙修福:《华侨捐款支援祖国抗战问题》,台湾华侨协会总会编印: 《华侨与抗日战争论文集》上册 87、88 页。
⑥ 《华侨抗日救国史料》19 页。
⑦ 《星洲十年》1940 年新加坡出版。
⑧ 《新华日报》1938 年5 月20 日消息,引自《华侨抗日救国史料》 35 页。
⑨张楚琨:《陈嘉庚光辉的一生》,《回忆陈嘉庚》第 11 页,文史资料出版社 1984 年出版。
⑩拙作:《泉州华侨对新四军人力、财力和政治上的支援》,《郑炳山侨史文集》 191 至 192 页,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丛书之三十七, 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年出版。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此条新闻暂无评论
昵称
*评论内容:(100字以内)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CopyRight © 2008-2020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民族之光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8104450号-1 公安备案号3501020200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