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新一代艺术团参加毛主席才溪乡纪念馆新馆开馆仪式纪实
80年前重阳节,毛泽东同志住在汀江河边临江楼。凭栏眺望着远山近水,寥廓长空,诗情奔涌,写下大气磅礴、浪漫激情的著名诗篇《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80年后,又是重阳节,又是秋风劲、黄花香的时节,我们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新一代艺术团在会长王东炎和团长曾宁生的带领下,到上杭参加毛主席才溪乡纪念馆新馆开馆仪式。
上杭县是著名的中央苏区,才溪乡又是著名的“第一模范乡”。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上杭县有12700多人参加红军,有9000多人为国捐躯,在册烈士5900多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上杭籍将军有27人,他们是: 刘忠、罗舜初、袁子钦、丁甘如、王直、王胜、王奇才、王贵德、王香雄、王集成、孔瑞云、刘彬、刘永生、刘振球、刘禄长、李平、邱子明、邱国光、邱相田、张力雄、陈海涵、陈茂辉、黄炜华、黄鹄显、翁祥初、蓝庭辉、雷钦。而才溪乡,更是有“九军十八师”、“将军之乡”的美称。
这次参加毛主席才溪乡纪念馆新馆开馆仪式,除我们新一代艺术团外,上杭籍将军和“九军十八师”的后代,从全国各地天南海北都赶来了。在我们的队伍中,就有王直将军的儿子、儿媳;刘振球将军的儿子、儿媳;张力雄将军的儿媳。这些后代,有的是常来家乡,有的是第一次回到家乡,大家聚在一起时,都已经是白发斑斑,好不感慨!
10月19日晚,在上杭大剧院,举行了《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新一代艺术团、杭籍开国将军后代与上杭老区人民情满杭川联欢晚会》。
上杭客家艺术团演出的小话剧《数九春风》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观众。这个故事说的是才溪乡有一位老奶奶,她的三个儿子,一个接一个的参加红军,又一个接一个的光荣牺牲。当她的三儿子牺牲后,毛委员都很难过,送给老奶奶一件御寒的军装。三儿子的儿子,即老奶奶的小孙子知道父亲牺牲的消息后,放声大哭,老奶奶说:“哭什么?我们才溪人,这么多人当红军,这么多人牺牲,有哪家哭哭啼啼?我们才溪人,不哭!”然后将毛委员送的军装给孙子套上,又让孙子参加了红军!看到这,我们早已是热泪盈眶,止不住地擦眼睛。这个节目演完后,我们在后台问“老奶奶”,这是真的吗?“老奶奶”回答:这是才溪乡的真实故事。我们又急着问:那个小孙子还活着吗?回来过吗?“老奶奶”回答:小孙子也没回来。
据统计,在扩大红军运动中,表现最突出的是上杭才溪乡。“上才溪全部青年成年男子(16岁至55岁)554人,外出当红军做工作的有485人,占88%。下才溪全部青年成年男子756人,外出当红军做工作的有526人,也占70%”。1929年至1933年,才溪有3400多青壮年参加红军。其中,一家2人当红军的有200户,3人当红军的有46户,4人当红军的有7户,5、6人当红军的各1户,父子当红军的9户,而且创造了整排整连模范队以及整个支部加入红军的光荣例子。在革命战争中,有1000多革命志士英勇牺牲。1955年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将军10名,副部级干部4名,师级干部17名,被誉为“九军十八师”的将军之乡。为此,毛主席亲自为才溪乡题写了“光荣亭”。
我们新一代艺术团演出的节目,也获得了上杭老区人民和杭籍将军后代的称赞,特别是男生小合唱《军歌联唱》,我们从井冈山唱到新四军,再唱到解放军,志愿军,再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获得阵阵掌声。许多杭籍将军后代说,要不是我们处在天南海北,我们也参加你们艺术团,也参加小合唱;有的则建议,再把《八路军军歌》编进去,就是一个最经典的红色节目!我们的大合唱《红军不怕远征难》和《新四军军歌》,舞蹈《天海长城》、《映山红》也获得好评。上杭县委县政府很快就作了专题报道。

10月20 日上午,我们到才溪乡参加毛主席才溪乡纪念馆新馆开馆仪式。
在毛泽东同志的革命生涯中,曾九到上杭,三到才溪。1933年11月,在中央苏区军民奋起反击国民党军队第五次“围剿“的紧要关头,正是党内“左倾”冒险主义在革命斗争中进一步蔓延之际,要不要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能不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怎样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为解决这些问题,毛泽东同志第三次来到才溪进行社会调查,写下了彪炳史册的《才溪乡调查》,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用铁的事实回答了在国内革命战争的环境下,根据地建设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
更重要的是,毛主席给我们树立了“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的典范,树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典范。翻开《才溪乡调查》(这本书很难找到了),里面没有口号和指示,都是实实在在的数字,例如:
“五、扩大红军
八、九、十,三个月:
上才溪:六十人,动员了两排模范营。
另归队的十一人。还有两三个因病没有归队。
下才溪:六十五人。模范营一次动员了五十二人。另一次个别动员,去了十三人。另归队的十一人。还有十四人未归队。”
由此可见,毛主席在调查研究时,是很认真记录的。
为纪念毛主席的这种好作风,才溪乡很早就建立了纪念馆。这次,在省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在充实了更多的文物和史料后,建立了新馆。
原省委副书记林开钦,龙岩市委书记张健,市长黄晓炎和龙岩市人大、政协的领导,龙岩军分区的领导,刘忠将军的女儿刘倩参加了开馆仪式并剪彩。
纪念馆正门,端放着毛主席的坐像。每个进馆参观的人,先向毛主席坐像敬献鲜花。纪念馆分为四个部分:毛主席调查研究部分;九军十八师部分;才溪乡革命烈士部分;今日才溪部分。
我们很认真地参观了纪念馆,并在毛主席坐像前,和上杭县委书记赖继秋同志合影留念。
20日下午,在上杭县委县政府的安排下,我们参观了孔庙、客家族谱展览、紫金矿业黄金冶炼厂、紫金铜业公司、毛主席住过的临江楼,并和原省委副书记林开钦同志及杭籍开国将军后代一起合影留念。紧接着,又参加了杭籍开国将军后代座谈会。
座谈会上,原省委副书记林开钦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杭籍开国将军后代,热情地当起了推销员,介绍上杭,推广上杭,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指导、投资。
上杭县委赖继秋书记详细地介绍了上杭的基本情况。
上杭位于福建西南,地处汀江中游,人口49万,是闽西、赣南、粤东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县情概括为:
著名苏区,有极丰富的红色资源:有古田会议和才溪乡调查旧址,有临江楼和苏家坡。有大量的毛主席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实践史迹。有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才溪乡。有闽西四大暴动之一的蛟洋暴动。有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旧址文昌阁。有12700多红军战士,有陈丕显等开国元勋和27名开国将军。毛主席在这写下《古田会议决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重要文章和诗词。现在,每年都有200多名省部级领导来上杭参观学习。
建筑之乡:有资质的建筑企业56家,其中一级企业10家,二级企业28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施工网点遍及全国20多省市,深圳的很多精品建筑都是上杭人参建的优质工程,现正向海外市场扩张。2008年,实现产值73亿!
黄金宝地:有被中国黄金协会命名为“中国第一大金矿”的紫金山金铜矿,上杭人戏称是铜娃娃戴着金帽子,奠定了上杭发展的支柱产业。紫金矿业、铜业通过自行研制的快速精炼等国内先进工艺,通过从德国、日本引进先进设备,使整个产业飞速发展,争取一二年内,产值达到200亿。
客家祖地:一千多年前,有李、张、丘、廖、赖等30多个客家姓氏的始祖在上杭开基创业、繁衍,并从上杭逐步迁徙世界各地。(如香港的李嘉诚、新加坡的李光耀、台湾的李登辉,祖宗都在上杭。)上杭客家族谱馆是目前一亿客家人的主要的家族史料收藏单位,收藏客家115个姓氏1600多部,数万册族谱。
旅游胜地:现有古田会议旧址、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紫金山矿山公园、紫金生态旅游区等5个国家级旅游品牌,有临江楼,才溪乡,苏家坡、文昌阁等红色景点,还有西普陀。(东普陀在舟山,南普陀在厦门,北普陀在大连)。真可谓生态资源优秀,史迹文化突出,山城风光秀丽,山水风景宜人。
冠军摇篮:体育人才济济,获得奥运冠军一人次,世界大赛冠军56人次,全国大赛冠军63人次,省赛冠军186人次。(就在开会期间,上杭的形象代言人林丹又获得了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男子羽毛球单打冠军)。
听了赖书记的介绍,杭籍将军后代纷纷发言,提出很多建设老区的宝贵意见,我会刘东利和王东炎同志也就大力宣传红色文化,加强红色旅游景点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王东炎特别提出,包括上杭在内的闽西老区,是中国革命“最红的地区”,因为自1928年扛起了革命红旗,到1949年解放,一直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的成果保存到全中国解放,二十年中红旗始终不倒。这在全国只有两处,一是福建闽西,二是海南琼崖。另闽西老区是毛泽东经典思想产生地,农村包围城市、思想建党和政治建军、实事求是基本路线,都出自于这块红色的土地。这种独具特色的红色资源还需要大力的发掘和宣传。会上,许多将军后代还向上杭县赠送了革命文物。新一代委员会将本会编撰的《张鼎丞纪念研究文集》也赠送给了毛主席才溪乡纪念馆。
每次到老区来,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第一次来老区,会有一种亲切感:老区人民太热情,甜蜜蜜的客家米酒“红军可乐”,闽西特有的八大干,和田鸡和槐猪肉,各种土特产,以及他们的笑脸,他们的憨厚,让你感到特别亲切。
第二次来老区,就会有一种敬畏感:老区人民的牺牲和贡献太大了。这里蕴藏着太多太多的故事,这里是共和国的摇篮,这里有一种顶天立地的精神!没有他们,哪有我们现在的一切?
第三次来老区,就会有一种使命感:我们会感到,心已和老区人民连在一起,血已经流在一起,我们要为老区人民做点什么,才心安理得。
上杭,就是这样的老区。
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只能宣传老区,歌颂老区,为老区呐喊,为老区助威!古老的上杭,你是客家寻根的地方;富饶的上杭,你是黄金圆梦的地方;光荣的上杭,你是将军诞生的地方;神圣的上杭,你是军魂铸就的地方!
80 年前,这里“风景这边独好”;80 年后这里“风展红旗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