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页  |  关于本站  |  民族英名  |  史海钩沉  |  红色景点  |  历史评论  |  军史论坛  | 
今天是
当前位置 -- 民族之光网首页 > 民族英名 > 元勋将帅 > 开国将军

黄烽
http://mzzg.net 2021-4-8 15:05:15
[浏览次数: 3613 ][字号: ] [打印] [关闭]

 

    黄烽,原名黄宝澄,福建福安市人。1916年5月生于一古老的书香门第。小时在家乡和县城读书,又曾到福州、上海亲戚家补习。1937年考入上海沪江大学学习。半年后,抗日战争爆发,即回福安任小学教员。黄烽的中学老师郑眠石和五哥、八哥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员,三姐参加了革命活动,二姐夫是革命的同情者。青少年时期的黄烽在他们的影响下,已具有进步的思想。1938年1月下旬,叶飞领导的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3支队6团,北上抗日。3月,黄烽到福州报名参加新四军,随军部特务营2连北上后,调3支队6团政治处任文书。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月,任团政治处技术书记(后改任统计干事)。同年秋,随6团开赴南京附近的茅山、句容一带,同兄弟部队一起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
 
    1939年5月,黄烽随叶飞率领的第6团(番号改为江南抗日义勇军二路)从江苏溧阳出发,东进江阴、无锡、苏州、常熟和太仓等地作战。“江抗”在当地党和人民群众的支援及地方武装的配合下,横扫日伪顽匪的据点,并夜袭浒墅关车站日军据点和火烧上海虹桥机场,部队也从1000人发展到5000余人。这在日伪军中产生很大的震动,也引起国民党顽固派的惊恐。国民党第三战区公然下令“江抗”撤出东路地区。新四军为顾全大局,于9月下旬命令“江抗”部队暂时西撤。西撤时留在后方医院的有刘飞、夏光、黄烽、童袭予、吴立夏等36名伤病员。当时黄烽任6团政治处总支书记(10月任组织股长),因患疟疾住院,乃被留下帮助工作。他到医院召开支部大会,找骨干谈话,做思想政治工作,使伤病员改变了低落消沉的情绪,决心留在敌后与敌周旋,争取早日痊愈,重返前线。当时医院活动在阳澄湖畔村庄和常熟梅李等水网地带,日伪军频繁下乡“扫荡”,搜索我“江抗”留下的人员,医院不得不经常转移。每次转移,都需用小船作交通工具。由于重伤病员较多,上下船都要人抬。每到一地,农民家的客堂或柴草间就算病房,门板就是病床,东藏一个西掩一个。夜晚不管刮风下雨,医护人员都要下到各分散点去巡诊换药、送饭;药品奇缺,医疗器械几乎没有,医护人员想尽一切办法为伤病员治疗,工作十分艰苦。乡亲们更视伤病员为亲骨肉,甘冒风险将伤病员隐藏在自己家中,想方设法掩护。这36个伤病员,大多是闽东红军老战士,经历过许许多多战斗和艰苦环境的磨炼,是一支坚强的武装力量。尽管经常遭敌袭击,受到一些损失,但大部分保留了下来,后来成立的“新江抗”和以后的新四军第6师18旅,就是在这几十个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演出的沪剧《芦荡火种》和京剧《沙家浜》,就是根据这36个伤病员的故事改编而成。
 
    11月,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简称“新江抗”)成立,夏光任司令员。黄烽任政治处副主任,奉命到后方医院中动员基本痊愈的10多名伤病员归队,编为东路司令部特务连。后又组建了一个数十人的战地服务团,黄烽一度兼任服务团团长。1940年春,“新江抗” 成立了一个支队(第2支队),陈挺任支队长,黄烽任政治干事(执行教导员职权)。自1939年冬至1940年春,黄烽随队在苏州、常熟地区坚持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参加了洋沟溇等战斗。1940年4月,江南抗日义勇军改名为江南抗日救国军,谭震林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5月,黄烽调政治部任组织干事。
 
    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江抗”于3月上旬正式编入新四军第6师18旅。4月,黄烽调第18旅52团任政治处组织股长(兼总支书记)。7月下旬,谭震林令张鏖(第52团政治处主任)、胡品三(第52团参谋长)、黄烽率第52团团部一部和2营,进入锡南、苏西开辟新区。后以第52团2营为基础,加上太湖支队等地方武装,组建第48团,改归第16旅建制。11月间,路北日伪军“清乡”部队一部转向路南“扫荡”,国民党顽军也积极配合,搜捕并杀害中共地方工作人员,情况危急。第16旅决定第48团部队和地方领导干部转移到旅部所在地。黄烽奉命率领留下的两个班,掩护收拢地方干部后转移。那是锡南的一小块地区,四面都已被封锁。部队转移后的次日,日、伪、顽军交替出动,采取梳篦形战术反复“扫荡”。黄烽率领的小分队采取一切办法隐蔽自己、联络地方同志。待到几十名地方同志全部收拢后,他们已被敌人团团围住。他们连续两个晚上分别从南面、西面突围,都被太湖上的日军巡逻艇发觉而未成功。第三天,按照当地渔民的建议,分乘几只渔船,拉开距离,紧靠敌据点边的湖汊行驶,终于突出重围,回到旅部。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加紧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蚕食”和“伪化”。1942年1月,黄烽被调回第18旅52团,仍任政治处组织股长,并奉命率领3营9连插入苏北江都、宜陵以北地区作战,牵制日军兵力,打击伪军。他们在朱家套、丁沟等地作战4次,歼敌约1个营。其中,佯攻钟村据点,伏击小纪据点援敌一仗,在几十分钟内歼灭伪军一个多连,俘获人枪百余,我方无甚伤亡,首创该团以少胜多范例。5月,黄烽离开该区,回52团任政治处主任。
 
    1943年1月,为实行主力地方化,第52团3营编入高宝独立团,随后改称高邮独立团,黄烽任团政治处主任;1944年10月,任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并参加中共高邮县委工作。1943年至1945年,该团在高邮水网地区开展反“扫荡”、反“蚕食”战斗,领导群众性筑坝运动(用以阻断敌汽艇航线),发展各区游击连,整顿加强民兵组织,打击反动的“联庄会”,保卫地方政权。同时,开展参军运动,向主力部队输送兵员。期间,黄烽参加了该团配合主力部队进行的车桥战斗和三垛河伏击战。
 
    1945年8月,黄烽任苏中军区第一军分区特务第2团(9月改编为第2旅5团)政治委员。期间,参加了攻克河口、宝应城、兴化城等战斗和解放盐城、高邮战役。攻打兴化城,是苏中、苏北地区大举反攻中最为激烈的一场战斗。我军以7个多团的兵力浴血奋战三天四夜,于9月1日拂晓结束战斗,全歼刘湘图伪军一个师,近5000人。战后,苏中军区首长授予首先攻进兴化城的第一军分区特务第1团、特务第2团以“兴化部队”称号。
 
    11月,新四军第2旅5团改编为新四军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59团;1946年5月又改编为第10纵队89团,直至翌年3月调归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建制,黄烽均任团政治委员。期间,该团三次进行邵伯保卫战。1945年12月下旬,第59团首战邵伯。当时,国民党顽军勾结尚未投降的日军500余人,在空军掩护下,沿运河大堤北上进犯邵伯镇。战斗从午前一直打到太阳西下,敌人的多次进攻都被59团击退。此战保证了新四军攻取高邮战役的胜利。1946年1月10~13日,第59团二战邵伯。经过3天3夜顽强抗击,坚守住了邵伯阵地。这是7纵部队首次同有现代化装备(包括空军)的敌人进行的阵地战。1946年8月,第89团三战邵伯。早在6月下旬,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视察邵伯镇时,即要求89团要不惜一切牺牲确保邵伯阵地,决不得有失。黄烽等团领导人向首长保证:决心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只要我们团在,决不丢失邵伯阵地。8月23日,第89团作为机动部队在丁沟方向击退敌人进攻。25日,第89团接替乔墅防务,激战终日,将敌阻于乔墅河南。当晚,又奉命接替兄弟部队防守邵伯阵地。2营担任运河大堤正面防御任务,26日一天内击退敌人7次进攻,双方伤亡惨重。傍晚,2营阵地人员伤亡殆尽,后援一时又赶不到,情况万分危急。黄烽拿起电话安慰二营长陈龙泉几句后,严肃地对他说:“情况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我们手边也没有一个兵了,你又负伤,但无论如何要坚持顶住,我们只有与阵地共存亡。我们都不得后退一步。如果你营阵地万一坚持不住被敌人突破,我们团指挥所与你营指挥所近在咫尺,我们这里还有6个人6支枪,将同敌人拼到底!”此役,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在第2军分区地方武装等配合下,浴血奋战4昼夜,粉碎了国民党军整编第25师主力在飞机、大炮和炮艇配合下的猖狂进攻,守住了邵伯,保卫了两淮,保障了东线战斗的胜利。著名的苏中战役(即七战七捷)胜利结束。
 
    1947年5月,第89团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32旅95团,黄烽仍任团政治委员。9月,黄烽任第32旅政治部主任。先后参加了两淮保卫战,攻克淮阴、沭阳、盐城战役,李(堡)栟(茶)战役,涟水战斗,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役中,黄烽参与指挥的第32旅先后参加了攻占运河车站,堵截黄百韬兵团逃路;黑山阻击战,阻击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东援;堵击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北上;围攻陈官庄,最后围歼敌杜聿明集团等作战。期间,1948年12月26日后,解放军开展强大的政治攻势,瓦解被围国民党军。仅第32旅各团接受投诚的敌人即近千名。
 
    1949年2月,中央军委对全军实施统一整编。第32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29军86师。黄烽任该师政治部主任,随部队参加了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6月底,第10兵团奉命进军福建。第86师在第29军的序列内南下,先由铁路输送,后冒烈日酷暑徒步翻山越岭,经崇安、建阳,于7月25日抵闽北地区集结。福州战役前夕,第29军由南平、尤溪地区向东南挺进,于8月11日首先发起攻击,占领永泰、宏路、福清、长乐等地,切断福厦公路,断敌陆上逃路,继而围歼福州南逃之敌。福州战役于23日结束,第29军共歼敌11800余人。8月,黄烽任第86师副政治委员、代理师党委书记。于福州战役结束后,挥师南下,进行渡海登陆作战的各项准备工作:征集船只,教育船工,教育部队,进行战术技术训练。9月19日,漳厦金战役发起,第86师在参加解放以漳州为中心的闽南大陆后,于10月15日参加渡海登陆厦门的战斗。17日,厦门岛解放。20日,厦门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同时成立厦门市警备司令部,黄烽兼任警备司令部副政治委员。1950年9月,黄烽任第86师政治委员。
 
    10月,第86师调归空军建制,1951年2月在江苏徐州组成空军第11师。黄烽任第11师政治委员,协助苏联顾问完成飞行培训任务,组建了一支有战斗力的英雄部队。随后又抽调优秀干部参加组建空军第22师,担任其领导干部和中层骨干,并帮助其培训飞行人员。1954年10月至1955年1月,空军第11师参加解放一江山岛、大陈岛作战,炸伤国民党军登陆舰2艘,重创“中字号”舰,取得人民解放军首次陆、海、空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的胜利,铸造了空军11师“敢打、硬拼、必胜”的战斗作风,涌现了一批英雄模范人物。
 
    1957年12月,黄烽调空军政治部任群众工作部部长,期间群工部被评为先进单位,黄烽被评为先进分子。1960年12月,调任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兼军事法院院长。1969年12月起任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
1961 年,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叶飞点名指派黄烽到福安调查群众患水肿病和非正常死亡情况。黄烽深入乡村调查研究,写了几份反映农村真实情况的报告。后省里拨了专款赈灾。1965年秋,黄烽奉命到福安参加农村“四清”运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历时9个月。期间,黄烽想方设法帮助当地生产大队办起草席厂,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1982年,黄烽离职休养。他用6年时间,编撰了《汉英常用军语词汇》。为此,他跑到北京、上海、福州等地多家图书馆和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查阅资料。此书有6000多词条、14万多字,于1989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等作了报道。离休后,他还撰写了大量的革命战争年代的回忆录。国内7种刊物和6种报纸登载过他写的回忆文章(有些是记者对他的采访报道)。他和原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陈挺合著《闽东健儿征战录》一书,于1992年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他还把稿费(除一部分交纳党费外)和平时节省的钱,捐献给“希望工程”、家乡建设事业和用于赈灾救济。自1982年至1998年,总共捐献了12900余元。1993年,黄烽被空军第8军评为先进离休干部。
 
    1955年,黄烽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57年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2001年9月1日,黄烽在福州病逝。生前留下遗嘱:丧事从简,不进行遗体告别,不写生平,不留骨灰,事后函告有关单位及亲友。
 
    黄烽自青年时代投身革命以来,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立场坚定,从不动摇,长期在人民军队中从事党的政治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据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刊物《战争年代》2003年第1期登载的《〈福建新四军历史人物传〉选刊——黄烽》,撰稿人黄安翼、姜天裁,文字略有删改,篇名是本书编者修改的。)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人:Yuhs   时间:2013-3-1 17:47:56
前辈业绩,永志不忘!
发表人:南京人   时间:2010-1-6 16:13:30
我外公是黄烽同志的老战友---胡品三
发表人:福州市   时间:2009-10-3 0:39:42
前辈安息!!!!
发表人:广西桂平   时间:2009-9-9 23:57:20
我父亲也是95团。
我给黄烽献花
昵称
*评论内容:(100字以内)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CopyRight © 2008-2020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民族之光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8104450号-1 公安备案号35010202000344